第三六七章 春季攻势(二)(2/3)
少几十年、多则可能上百年的兵戈征伐,天下动荡。中国的历史太长了,从商周以来垂三千年的战争史。随便拉出一段儿都可以对照判定。乱世之中,有枪就是草头王,谁能最先握住枪杆子,谁就能在里面分一杯羹。觉着自己实力充足的,可以卯足了劲争霸一番,这好比隋末十八路反王。力气小的人,则可以暂时割据一方。待到天下争霸风云初定,择一个明主投靠。也能混一个光宗耀祖公侯万代的。
这等不算多高明的机巧,稍微读点书的人都能清楚,宋庆这等老家伙又岂能不知?
更何况,就在他的营头下面。一堆的年轻军官心思浮动。之前看到聂士成的武毅军被杨浩全盘接收,便幻想着他们是不是也可以跟着换一个东家跟随报效。
如今的毅军三十营人马,多半都曾经与杨浩的新军第一师并肩作战打过日本鬼子,对他们的实力之雄厚,装备之齐整豪华,战力之强悍,那是有非常直观的印象的。跟他们正面作战?想找死也不用那么积极啊!
所以,如今杨浩的兵锋一起,部队刚刚开到山海关。这才刚刚拉开架势,身在锦州的宋庆就接到了劝降书---你大爷的来的也忒快了点儿吧?全城戒严的情况下这玩意是怎么送进来的?说没有人里通外敌,谁信啊!…
毅军上下人心浮动。当大佬的独木难支,会是个什么下场,宋庆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即便是如此,他依然不曾动摇。
面对貌似恭谨,实则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亲随,宋庆幽幽一叹:“小五啊!老爷我今年已经七十七了!这把子年纪已是难得的高寿。指不定哪天就得咽气。老夫一辈子为大清朝廷卖命,挣下这一身的荣华富贵。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临老临老了,却不想再弄一个贰臣的名头顶着,让子孙后代抬不起头来。这个道理,你可是懂得?”
亲随犹豫再三,咬着牙回嘴:“老爷这话小的不敢苟同。一样的事儿得分两下里说,大清国当初立《贰臣传》,那是卸磨杀驴,用来讨好咱们中国的读书人,顺带着转移矛盾仇怨,好让满人趁机抓取人心,坐稳了江山。如今天下板荡,却是要兴复咱汉家文明,再造炎黄混一的大局。无论满汉各族,只要能帮着积极推动民族统一和振兴的,都是英雄。这不能放一块儿说去!”
宋庆寿眉往上一挑,讶然道:“吆?瞧不出来,你个小兔崽子还一套一套的。这些话,都是那杨鼎世在报纸上说的吧?嘿嘿,果然不愧是一代宗师的格局,这耍弄人心的手段,果然不同凡俗。”
说到这儿,宋庆也不由的起了感慨。他既然要面对那么大的压力,随时都要关注天下舆论的变化。杨浩通过报纸刊物反复宣扬的“中华民族”这一理念,如今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却要比其他那些革命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又要高了一层,让人无从抵挡。
不说别人,起码像他这般给满清卖命一辈子的高官,心里头的障碍便少了一大截子。改朝换代之时,他们这些人其实是最矛盾的,又特别顾忌“忠臣不事二主”的古训,生怕让祖宗蒙羞,让子孙后代没法抬头做人。
杨浩的提法却不一般,那是从根上厘清什么是中华民族,把如今各族统一到炎黄子孙的概念之下,便把华夷之辨的区分一下子转变为华洋之辩,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光是这一手,就让无数自明胸怀百万兵甲的高人大才佩服的五体投地。
随后又将西方人的侵略进逼,上升为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全面覆灭,细说其中的利弊得失,更给出一条自强不息、积极学习吸纳西方有机知识,包容并蓄以提升自身,再造中华文明新天地的大格局,大魄力。
如此,天下间再无第二人能拿出更切实可行、高瞻远瞩的革命路线。
而相形之下,满清皇朝这一腐朽堕落、不思进取的民贼统治,便成了阻挡这一辉煌大势,极可能帮着西方洋人覆灭中华文明正朔的绊脚石。如此大义之下,便将其造反的行为塑造成了光明正义伟大的举动。跟上去的人,必然成为光耀千古的大英雄。站到对立面上,却必然要给彻底镇压。并踩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这不是寻常的改朝换代,这尼玛闹不好就成了比秦桧还惨的汉奸卖国贼啊!
正是想透了这一层,现在的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即便不跟着杨浩去行动,也多半不敢行阻拦之事。没别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螳臂当车根本无济于事。张之洞这些老奸巨猾的督抚重臣。之所以拼命的增强实力,未必不是想着关键时刻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
宋庆看的明白,想得清楚,却不敢轻易做决定。诚如他所说。已经虚岁七十七了,再背上个背主求荣的恶名声,一辈子辛苦岂不是白费?
眼神复杂的看着亲随,宋庆幽幽的叹了口气,手指头在信封上轻轻一敲,道:“罢了,总要有个善始善终。此事就不要再提了,传我将令,把大凌河和义州一线的兵马给我派上去。死守山海关!”
“啊?!老爷,这不成吧?那革命军的大炮忒厉害了!”
亲随大吃一惊,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明知道不行还硬顶,老爷难不成铁了心要当那什么“阻挡民族统一大业的历史罪人”?
宋庆一瞪眼,浑身煞气腾腾的呵斥:“休要多言,速去!”
“嗻!”
亲随害怕了,再多嘴搞不好就得挨刀,急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