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章 进言(1/2)
“这个王朝已经历经百年,从国朝初定时的积贫积弱,几位君主的锐意发展之后,大齐的子民们的生活渐渐幸福起来。还出现了乾德年到永定长达将近五十年的盛世。就是熙康前些年大家的日子都还不错,怎么最近这几年的日子百姓的生活反而越过越回去呢?”
李微这些问话是问向一旁侍立的陆采苹的。
陆采苹以前也是不问世事,养在闺阁中的女子,偶尔写几句无病呻吟的诗句聊以***,但在乡下过了几年,她是真正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百姓的无奈。
“太后,您不是知道么,拖累这个王朝的是近几年的战争,还有接连出现的灾荒,以及人民头上的赋税啊。百姓只想过安定的生活而已,可现在安定也成了一种奢侈。”
李微道:“我何曾不知道,百姓穷,其实朝廷也没钱。从熙康十年开始,边疆的不安定还有几次对外的战争将那几十年盛世攒下的家底给耗得差不多了。这个国家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陆采苹含笑着说:“难得太后有这样的心性,有这样的胸襟。听闻太后广建惠医署,建造医学馆,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这些远远不够。必须得大力的发展农商,兴手工业,搞科技,这个王朝才能有救。如今我们也该效仿汉初的文景二帝。百姓需要修生养息,发展生产才是正道,也该推出相应的政策来。”
李微看重了陆采苹的学识,便让她留在身边替她起草各种文书,给她做参谋,充当李微身边的女史,李微也给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封号,为一品崇文夫人,赏紫色绣文雁衣袍,自由进出内廷。
此番旨意刚颁下之时,曾受到了内阁老臣们的激烈反对。
“太后,那陆氏妇伤风败俗,不堪大任还请太后斟酌再三。”
不就是瞧不起采苹当初的休夫行为么,李微倒要为采苹当初的举动拍手叫好,她淡定的应对道:“这是我的意思,已经定下来的事,你们也别再反对了。”
“太后,陆氏品德败坏,影响深远。您若重用她,只怕会引起朝野不满,所以还请您收回成命。”郑光亮为首的几位老大臣已经对李微磕头请求了。
李微视若无睹道:“我重用崇文夫人,是欣赏其才能,再有她品德也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不堪,诸位也不要人云亦云。这事不许谁也不许再议论!”李微面有怒色,少有的在大臣们面前发火。
几位见劝说无效,转而又去求杜予。
“首辅大人,太后干嘛要重用一个失德夫人,那陆氏所作所为桩桩件件都不光彩啊。”
杜予见他们个个灰头土脸,个个都不甘心,便道:“太后或许看重了陆氏的才干吧,听说那个女人文章写得好,正好太后瞧得上吧。”
“文章写得好也不是女人的本分啊,太后此举实在让人猜不透。”
杜予微微一笑:“有什么猜不透的,那陆氏妇人早些年才名远播,大家都有所耳闻。太后想要笼络这样的人才在身边替她出谋划策吧。”
杜予这话让在座的都深为震撼,廖奇道:“太后莫非想要夺权?”
又有人说:“女子乱朝纲,这是大忌啊。国朝建立一百多年,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实在是太不合适了。”
杜予道:“合不合适还说不上,太后年轻,怕是有别的心思不安本分,说来也正常。早些年我们还有借李家的人发难,可这里李家为避风头也挑不出别的来。将来如何,大家走一步看一步。她一个小丫头片子想要夺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李微想要重用陆采苹可不是说说的事,她让陆采苹进入崇文馆,自由的翻阅里面的书籍,甚至还让她教导公主们读书,帮她起草一些旨意。
一些时日过去了,任谁都看得出来李微对陆采苹的倚重程度。
李微暂时还没将手伸到前朝那些政务上去,内阁的老臣们也不敢怎样。大家还算相安无事。
十月初,尚书府里传出来凶信,李绎缠绵病榻数月终于还是撒手人寰了。
李微得此噩耗不得不回家吊唁。
李微、李行等兄弟姐妹们换上了孝服,一道在棺木前举哀,个个面色哀戚,但李行却哭得最为悲痛。
李绍见此还夸赞李行孝顺,李微下来时还要安慰李行。
然而李行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她的伤痛是为那般,如今父孝在身,再过三年,只怕摄政王不会再等她了。
丧仪自有规矩制度,她那远行的六哥只怕是赶不回来替父亲送最后一程了。她身为太后,身上有规矩制度压着她,她本来没有送葬的机会,但李微却视这些规矩制度为废话,从小殓、大殓到出殡这一天她都全程参与。言官稍加劝说几句,就被李微一张利嘴呵斥了一通,让言官再也不敢多嘴。
如今的李微算是两重热孝在身,她每日在崇庆宫只穿素淡衣服,吃素淡饮食。十月中的时候她接到了赵骞写来的第二封信,中间还有一幅他的亲笔画,画上的内容乃是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信上所叙赵骞的一路见闻,其中不乏对李微的相思之情。李微胆战心惊的将书信当场烧毁,唯独留下了那幅画,悄悄的收到书房里,时常拿出来观摩。
曾经求学读书的地方,也是她曾经参与抗洪救险报道走访过的地方,也是她和赵骞相遇的地方。在庐山他对自己伸出过援手,让她免于被突发的泥石流所掩埋。
兰蕙捧了茶进来,又见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