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三章 黄金舰队(1/2)
从沿岸航行到远洋航海汉代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繁荣强盛的朝代,航运有较大发展。
汉代不但开拓了广泛的沿海航行,而且向远洋发展,远达印度半岛的南部和锡兰;并以此为中介,使得当时世界上两大帝国──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连结起来,构成一条贯通欧、非、亚的海上航线。
唐代为了扩大海外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船舶远航到亚丁附近。贾耽《广省通夷海道》曾对这条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航线所经过的港口、转向点以及航行所需时间等等作了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为三大洲人民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作出贡献。
汉唐两代的沿海航行,可以设想是根据山形水势来引航。这种引航方法,在航海学上称为地文航海或引航术。而当船舶航行在长期见不到陆岸的大海洋时,就采用天文航海技术来引航了。
宋代在远洋航线方面没有什么扩展,但在航海技术方面却有划时代的创新。指南针在船上的应用,是航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中国航海技术,经过汉、唐、宋、元几代人的积累和创新,达到很高水平,海上交通空前繁盛。
1405~1433年,明永乐至宣德年间,中国航海史中出现了一个高峰,那就是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明朝建立初期,曾施行过“海禁”,与海外交往稀少。明成祖朱棣政权巩固之后,取消了海禁,并决定派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航,在中国和亚、非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座友谊桥梁。
船队包括各类大小船只达二百余艘,船工人员二万七千余人,先后七次下西洋,历时近三十寒暑,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航程到达非洲东岸现今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
率领这支船队的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而根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显示屏里的这艘明代宝船,看起来大小一点都不逊色于传说中的郑和宝船,真不知道是如何沉没的。
根据以往的情况,被发现最多的沉船其实反而是宋代的,明代因为造船质量更高,航海技术更强,反而不容易造成沉船事件,再加上明代基本都是官方出海,估计也不像宋代那么乱。
能发现这么巨大的一艘明代沉船,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令人惊讶的事情。
要知道,曾经发现的南海一号比这个简直差太远了,当是还说南海一号的发现价值甚至相当于秦始皇兵马俑。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东广附近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可即便如此,那艘船跟眼前这艘木船相比,不管是完整程度还是体型,都要逊色许多啊,而且根据张天元地气的探测得知,这艘宝船上的文物只怕也绝对不会比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等沉船逊色。
飞天丸已经够牛逼了,可是跟这艘巨型帆船相比,那真得是有些逊色了。
“张老板,咱们这一次可真得是发现宝了啊,就算这艘船上什么都没有,如果能够将整艘船打捞出海的话,那也是绝对能够引起轰动的……”吴工的丈夫激动地说道。
“这么大的船上不可能没东西的,继续探测,我能感觉到,这附近出了飞天丸、明代宝船之外,应该还有别的东西,继续搜寻,打捞的事情不着急,实在不行的话,我再多找些人手过来。”随着猎龙号不断靠近,张天元也产生了一种更加特殊的感觉,这里应该还有一艘价值连城的沉船,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了,不知道属于哪个国家的。
“快看!你们快看,明代宝船旁边真得还有一艘沉船!”
猎龙号不断靠近,沉船的地方也变得清晰了起来,虽然说两艘沉船都有不少地方被损坏了,但整体结构还是保存完整的。
船上可以明显发现有东西。
但此时更让张天元激动的倒不是这些,而是猎龙号又发现了一艘沉船。
“我靠!还不止一艘,这应该是一支舰队都沉默了啊,这些船……不是吧,西班牙的黄金舰队!”
张天元看到那船体上的标志,就有点傻眼了,在他以前看到的资料中,黄金舰队是在大西洋上被英法联军给击败,然后自沉的,怎么在这里还能看到黄金舰队?
“兄弟,我倒是听到过一个故事,是老爷子以前给我讲的,说其实西班牙的黄金舰队之所以会失利,是因为出了叛徒,有大约十艘舰船逃走了,船上装着大约两千辆马车的珠宝,只是后来去了那里就不太清楚了,这也成为了一个谜。”
聂震摸着下班说道:“难不成这个故事竟然是真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