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策论(1/2)
大部分朝臣对刘备这些招贤的人抱着敌视。
哪怕是其中有百家学子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毕竟,他们可是高贵的贵族,天生就拥有超越普通人的权力,而现在,这样的权力却被几个“普通”人得到,态度自然不会太好。
这不是假话,除了少部分百家子弟外,大部分相应这次招贤的都是楚派还有普通的百姓。
而楚派在这个时代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寒门。
这些寒门,追溯前几代,也同样是贵族,只不过当初投注失败才被大汉还有其他贵族抛弃,沦落为寒门,也就只比普通人好上一些,勉强有机会再度成为他们这一个阶级的一员。
但是眼前的这些人里面,至少有一半不是出身世家,也不是出身寒门,而是彻彻底底的普通百姓,可以轻而易举查到上十代的普通人!
现在可不是秦末那种天下大乱的局面,那种情况下,刘邦一个小混混可以成就一方帝业,但是现在,一个小混混,终生就只能是一个小混混,有份饭吃就算不错了,还想继续高升?做梦去吧!
最初跟在刘邦身边的,哪怕是个杀狗的,最后也成了大将军,甚至成了他们的一员,但这不代表他们愿意让对方成为他们的一员。
蛋糕就那么大,每多一个分蛋糕的,自己就会少分一份,这种情况下,自然要减少竞争对手。
而眼前的这些人,哪怕是敌人,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人的才华惊人,但这也更加加剧了他们内心打压的决心。
因为这些人每个人都足以开创一个家族!
刘彻扫了一眼众人大臣脸上的表情,内心更加的愉悦。
他知道,他这是在玩火,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整个贵族联手排斥,但是他不惧!
他就是要告诉这些大臣还有他们背后的那些人,就算离开了他们,朕也不缺少可用之人!
“见过陛下!”刘备等人行礼道。
“不错,开始吧。”
刘彻咳嗽了一声,淡淡的说道。
早已等待多时的主父偃上前一步,打开了手中的案卷。
众人各自做到自己的位置上,相互之间也就两三米远,可以清晰看到对方那沾着菜叶的牙齿缝,至于说作弊,刘彻不担心,也没有会选择这样去做,不是因为道德,而是因为在场的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们丢不起那个脸!
天子策问,问以天下大事,社稷兴衰,只不过以往问的都是那些在野大贤,现在问的是这些大臣还有招贤的众人。
但是具体的问题还是针对在治国这一方面。
不少大臣很快就开始奋笔疾书,其他的也最多思考片刻,就有了思路,也开始动笔。
招贤的这十人之中,百家的那几人不提,这种问题就算没做过,但是引据经典,抒发自己心中所想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其他人里,周瑜自然是不用担心的,而刘备,虽然是个买草席的,但要知道,他父亲也是做过官的,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策论也不差,还可以分出心来关注其他人。
赵云、张飞,刘备是不用担心,而黄忠,也算半个体制人,虽然为了照顾儿子没多少时间关心这些东西,但那毕竟是几百年后,只是一点细节放在这个时代都值得让人大吃一惊。
孙策拿起笔,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写,要他舞刀弄枪还算可以,但是碰到这种问题他就懵圈了。
旁边的太监似乎看出了孙策的为难,小声提醒道:“大人,只需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就行了,最后都会被陛下检阅。”
“真的可以随便写?”孙策问道。
太监点了点头,有摇了摇头,似乎怕孙策真的写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急忙说道:“只要和治国相关的都可以写,至于其他的,就不必了。”
孙策明白的点了点头,也开始动笔。
孙策是最后一个动笔的,其他的早就开始动笔了,甚至那些大臣之中,都已经有人写完了。
不用重写,直接一气呵成,太监直接取下这份答案递了上去,只是几步,就落到了刘彻手上。
刘彻也没有犹豫,直接当着众人的面翻开起这篇策论,不仅如此,还漏出了一些空间,让主父偃也来一起看。
“昔高祖披荆斩棘,立下基业,后人谨小微慎,恐伤国本,应广开言路,纳取四方之言……”
如果只看表面,这是一篇劝刘彻招贤纳士的文章,用来应对治国也算中规中矩,但是要是仔细一想,却能看出其中的深深恶意。
招贤纳士,召谁的贤?纳谁的士?
刘彻好不容易把持住朝政,怎么可能再把权力重新送到这些人手上!
刘彻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冷笑,刚刚递上了的大臣原本心里还有几分自豪,现在只剩下恐慌。
之后又是其他大臣的策论,单论文采,的确是不错,从经济地方还是军事力量上面都有建议,如果按照他们的想法实施,还真有可能让大汉强大起来,但是其中或多或少都提到了世家,给予世家特权,换去世家的支持。
对这样的答案,刘彻自然是不会接受,当然,他也不可能直接指着这些大臣的鼻子痛骂,其中有不少大臣都忠于汉室,他们也希望看到大汉强大起来,但是这种强大却是建立在不损害他们自己阶级利益的条件下。
与其说他们忠于大汉,倒不如说他们更忠于自己的血脉,自己的家族。
刘彻把这份策论放到一旁,态度一目了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