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转折(1/2)
一名外表干练的军士快步走到永福知县家中,皇后和太子正于此暂歇,正遇苏观生从里面出来,忙侧身低头示礼。
待其进了驿馆,却是找庞天寿而去,只在后者耳旁低语一番,便自离开。
庞天寿又入内室,将方才那军士所言报予曾皇后,“奴婢按皇后殿下吩咐派去大田的人回来了,确无贼兵是被苏阁部所俘。此外奴婢亦在军中查问过,大田遇伏那天根本没人在战场上见过苏阁部。”
“你的意思是说?”
庞天寿低声道:“苏大人那日或是怯敌脱逃……”
曾皇后闻言皱眉紧蹙,又想起近几日苏观生一直以救危功臣自居,方才竟还跑来自荐顾命大臣,不禁微微摇头,“好一个苏大学士。”
庞天寿继续道:“奴婢还听黄阁部说,陈王曾提到苏大人在抚州就曾因怯战,导致大队人马溃败。”
曾皇后轻叹了口气,“还是先帝英明圣哲,一早便未选此人。我倒险些……”
“有些话奴婢本不该说,”庞天寿低头犹豫了一下,又道,“这苏大人虽……虽不甚磊落,但他毕竟是东阁大学士,又是礼部侍郎,皇后殿下仍需拉住此人才是。”
“这我自然省得。”
……
“什么?!怯敌脱逃?先帝一早便未选我?仍需拉拢?”苏观生额头冷汗直冒,一把抓住梁朝钟的衣衫,急道,“你从何处听来的消息?是否可靠?”
这梁朝钟乃是苏观生在广东的故旧,此次作为他的心腹幕僚随他入闽。
“属下照大人吩咐,将那千年山参送予皇后,至知县家中,”梁朝钟道,“途中引路太监忘了拿碳,让我原地候他。正巧充作御药房的厢房便在旁侧,屋中像是皇后身边那个白大戚的声音,我便留意听了。
“那白大戚正与一侍女煎药,便提到早间庞天寿与皇后对话,言语间对大人颇多戏笑。”
只因彼处是皇后临时下榻之处,院落窄小,守御禁军又没经验,这才让梁朝钟有了听墙角的机会。
苏观生闻言缓缓松开了他的衣服,一屁股跌坐在椅中,原本早上还志得意满,以为顾命大臣定跑不了有自己一席,不料仅半日工夫,便已城镜花水月了。
他忽然明白过来,为何早间皇后只是褒奖不断,甚至说要由这般国之栋梁任顾命大臣,却始终未说定会用他,原来她对他始终都未完全信任过。
“罢了,”苏观生叹了一声,摆手示意梁朝钟离开,“顾命大臣?呵,算是与某无缘了……”
“大人,”梁朝钟却还立在原地,“恐怕这顾命大臣先帝早有定论,便是大人如何争取也难争到。”
苏观生想到他刚才说皇后曾言“先帝一早便未选他”,随即点了点头,“未央所言有理。早知如此,我当省了这份力气才是。”
“不,大人这些精力并未白费。”
“哦?”
“毕竟大人搞清楚了在皇后这难有机会。”
苏观生苦笑道:“这又能如何,太子将继大统,这里若没机会,还能再往何处?”他突然跳了起来,指着梁朝钟怒道,“汝欲劝我投虏?!我苏某世为明臣,忠心不二,纵然仕途断绝,也绝不做侍贼求荣之举!”
“大人误会了。”梁朝钟忙道,“属下的意思并非投虏。实则大人还有另一条路可选。”
“另一条路?”
“大人难道忘了,天兴府此时还有唐王监国?”
“唐王?”
苏观生似乎抓到了什么,重又坐回了椅子上,心念飞转。太子虽有大义名分,但毕竟年幼,且在朝中毫无根基。眼下大明为强敌窥伺,唐王乃先帝亲弟,正值壮年又监国多时,未必就不能更进一步。
他犹豫道:“这,太过冒险吧?”
“大人,若能保唐王上位,您便是从龙之功。届时,便是什么顾命大臣,亦有何贵?”他见苏观生还有顾虑,接道,“大人如今已为皇后不喜,若就这么返回天兴府,待太子继位之后地位稳固了,恐怕大人连眼下的位置都……”
苏观生默默点头,即使新帝登基之后自己还是内阁大学士,但那时的权力中心却已转到了顾命大臣那边。
而自己若力挺唐王,那不但是从龙之功,更是倡大功。退一步说,即使唐王没有争位的打算,自己的境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差。
他沉声道:“是当一试!”
次日,苏观生便以天兴府无军镇守,怕地方不宁,自请先行赶回天兴府布置城防。曾皇后见距离天兴府已近,思其所言确也有理,便准其所请,让他率新威军先行。
她却不知,自己这一念之差,引出了大明朝廷的惊涛骇浪。
……
礼部左侍郎王应华手持新的邸报,一路小跑,还没等进书房便高声道:“殿下,博洛主力已出建宁,前锋抵近南平。”
朱聿奧闻言呼地站起身来,先说了声“免礼”,又一把拿过邸报仔细看了一遍,声音微颤,“四万,四万虏贼汹汹而来……”
他负手在屋里焦躁地踱了两圈,将那邸报重重丢在案上,“御驾已至赣州,此时当举朝西去才是!然,至今为止圣上未有任何旨意来,这是要我等困死……困守孤城吗?”
那邸报被扔得猛了些,撞倒了一摞堆积如山的奏疏,朱聿奧知道,那些都是天兴府官员上表请辞的。虏军迫近,整个天兴府风声鹤唳,人心浮动,各级官员均一门心思要离开这大明的都城。
王应华一旁小心翼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