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能吸引理想主义者的,只有另一个理想主义者(2/3)
吸引欧冶子的时候,他能展现出来的则是先进的冶炼技术。就连如今跟随着他在公元前505年的时空里打生打死的宋朝士兵们,也是他向大宋朝廷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之后的产物。所以说如今的他,是凭借着对历史人物的认知,顺利的成为了他们的知心伴侣。而这些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自然也会因为他的理解而感动,顺便也愿意为他的美好构想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这是起劲为止,集团能够继续运转的重要原因。虽然郭逵一直认为,这样招揽人心的方式太过单一,必须丰富相关的手段才行,但康采恩却走出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为这一手段提供更加直观的展现方式。照片宣传就是他在这一思维方向上的最新产物。
其实他也不需要像别人宣传什么美好的东西,只需要将整齐的农田和饱满的麦穗拍摄下来,然后拿到难民们面前就可以了。在每一个即将陷入混乱的封建时代里,粮食都是足够能够安定人心的在,因为他们直接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死。
而且康采恩还拥有着另外一个法宝,在封建时代,能够威胁到人们生存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还有封建时代严苛的法律,已经被严苛法律更具威胁的暴政。
无论这包正是基于皇帝的愚昧,还是官员的贪婪,受苦的总是底层的百姓,但康采恩这里没有那么刻薄的经济制度,因为他会用经济来调度社会资源的分配。在这一点上,他完全可以借鉴后世天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虽然从他的角度看来,后世天朝因为发展过快,而给每一个时代的公民们都带去了不同的东西,以至于代际矛盾有了比较根本的物质和意识基础,甚至还在后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引导先进生产力的倒挂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后世天朝除了在房地产这一块饱受非议之外,在衣食住行这四大刚需的其他方面,都没有让普罗大众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要知道,经济发展是必须要依托刚需才能进行的,在衣食住行当中,粮食在古代就经常会被用来制造焦虑,那些在青黄不接之时囤积居奇的粮食商人,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但是后世的天朝却把粮食的价格控制得非常严格,以至于老百姓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基本不曾对食物的供应产生恐慌,当然,某些年月的物价飞涨是不在此列的。但总体的经济建设结果,却是瑕不掩瑜的。
所以康采恩完全可以借助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自己即将搭建起来的国度创造一套基本的典章。
试想一下,经过民主主义革命而诞生的典章制度,怎么可能会在争取人心上输过封建主义呢?所以那些百姓,不但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受到照片的感召,也会在后来的生活当中,感受到集团的温暖。
综上,这就是康采恩为解决新封地的建设问题而准备的套路了。
当这封书信被送到正在谈判的郭逵手中时,新风地的面积已经被基本敲定下来。越王允常在谈判桌上还是比较强势的,他的那几个臣子也将乐人彪悍的性格延续到了唇枪舌战的对垒之中。
除了番地这块构想当中的福利之外,周边的几块儿小地方也成为了越王允常的囊中之物,从这位大王的角度来看,那块远离越国本土的封地,实在是太过危险,除非能够让它的面积看上去更大一些,否则连自保的纵深都没有。
郭逵当然是同意他这种想法的,只是在越人内部的讨论之中,对于这块封地的划分,出现了比较大的争执,有几个将领认为康采恩不应该获得一半以上的土地,只有灵姑浮等少数几个人据理力争的为康采恩争取。
灵姑浮当然不是个擅长争辩的人,但他却是个擅长打架的人,于是在恼羞成怒之后,他用自己钢铁一般的拳头,让那几个在战场上表现一般,却妄图在战后分赃的过程当中大捞一笔的将领,狠狠的领教了一番什么叫做砂锅一般的拳头。
而与此同时,已经将思路梳理得不能再清晰的康城,则带着从1977年买来的相机,穿行在越国封地的农田之中,开始拍摄那些看上去能酝酿出一场大丰收的水稻和土豆。
是的,为了解决粮食的供应问题,康采恩在这块富饶的封地上,大规模的种植了土豆和番薯。这种行为或许会被21世纪的农民斥之为浪费土地,但现在的康采恩必须这么做,相对于这场针对吾国空墟地带的讨伐来说,接下来他要面临的每一场战争,都有可能咬掉自己的小命,因为他终于要卷进隋墓的枫叶之中了。
想来这个时候的杨玄感,已经做好了最后的造反准备,那个叫做李密的谋主,你也会在这一次造反失败之后,逃奔到瓦缸寨去,并且取代翟让成为那里的首领。不得不说,更加熟悉官僚机器运转的李密能够很好的统御那里的战争机器,只可惜的是,她身上有着属于官僚的固有缺陷。即便能够取得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也注定会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将整支团队带向覆灭。
康采恩所布局的就是要抢在他里面,之前赶到瓦刚站去,同样要取代翟让的位置,但却不会按照隋朝末年的官僚体系来打造这支团队。
要知道,能够在盛唐时期打出的名声的将领之中,除了李家的亲朋故旧之外,其主力就是来自瓦岗寨的这批战将了。
倘若康采恩能够得到他们,那交给自己的军事实力,带来巨大的提升,要知道,他的战争机器以后还会出现在其他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