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科恩的困惑困境(2/2)
。只是他没有马上收税虽然少数民族中有些反对情绪,但一切矛盾尚在潜伏未曾激化之时。此地一切保持平静巴达维亚荷兰人的城堡内,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却是惊愕、愤怒、失望等诸种负面情绪集一脸。原来他已获悉自己派出至大明求直接贸易的船队彻底覆没的消息,此时他手上拿着就是沈磊书写并附严演译文的信纸。
尽管他多么怀疑这信件所叙述之事的真实性,但这信乃是从日本贸易返回的货船带回的,船上之人还在打狗港近距离看到了被俘的四艘盖伦可以说明一切,他再不愿相信也无法抹杀众目睽睽。
更关键如此一支船队如没有失败或失败不是全都覆没也该有信息传回,仅四艘盖伦被别人拖在打狗港就不可能是遮眼法。因为弄这样的遮眼法来欺诈自己只能弄巧成拙,根本没什么好处可言。
但此事若是真实问题就大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他领导下总部在三年前才搬到巴达维亚。因为西班牙在马尼拉与中国贸易,他攻打马尼拉的努力失败,这才派出船队直赴大明沿海的。
这个船队也算是有华商指点提议以求贡名义欲与大明贸易的,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一次性贸易,而是完全来截胡西班牙的贸易的,因而第一目标是逼迫大明将货物全都卖给他们,第二目标才是在澎湖、台湾之类地点建立贸易港。
如此做的原因在于巴达维亚虽然是经营香料的好地方,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之利却让西班牙的马尼拉拿走了绝大部分。而对马尼拉一时根本攻打不了,为此截胡是一个更省力的办法,毕竟巴达维亚距大明很远,马尼拉也不近,有足够空间供操作。
而其可行性也颇高,原因是亚洲的船普遍较小,如大明最大的福船也只有盖伦三分之一左右,论武器火炮弹药投射量十分之一也没有。如此情形下大明水师不论炮战还是接舷战根本不是盖伦的对手,这一点科恩他也是经过调查与论证的,而不是贸然行事。
正因为觉得此举风险不大,且第一目标达不成第二目标没什么问题这第二次出征大明沿海行动才获得他的重视与亲自组织。
另外在行动前也是对各方反应与实力有过一些调查,在这调查中台北的势力也被提到。据调查报告所言:淡水或鸡笼有一大6财主在大规模垦荒,大约有三五条比一号福船更大一些的船在运送人员与物资。
因其十分低调与封闭,大致估计垦荒已经进行多年,人数在一二万之间。其运输船设计中西合壁但无大型炮门设计,估计只装备六门以下六磅炮,只比福船稍强一点。
因为这份报告科恩才将台北势力放在对自己此次行动毫无威胁范围,这不是他不谨慎,而是如同美国打伊拉克,谁会料到伊拉克一个游离的小势力会将其沙漠风暴行动扯成沙漠折翼的,那怕此前有证据这个小势力似乎是隐瞒了一些实力,也不至于将之重视到与己匹敌程度。
而且此时再说这些已经迟了,所有的人都有惯性思维,科恩也不例外。他将这个调查报告当作真实可信事实上也不是毫无道理,如果不出现例外他的计划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历史上这个船队虽被大明重兵压境逼迫下退往台南还是实现了第二目标。
但历史生了变化,冒出沈磊这个意外因素,于是他陷入了船队被歼,下面别说该战该放弃,连处理善后都不知怎么办的困境之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