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鸳鸯奇侠之再续前缘》

久久看书网(99kshu.com)

首页 >> 鸳鸯奇侠之再续前缘 ()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去丽江一趟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kshu.com/119650/

第一百六十二章 去丽江一趟(2/2)

九河”等地名的由来。

其实,这并不是元朝人的错!因为早在唐代的《云南志》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在该书“蛮夷风俗第八”中记载方言曰:“谷谓之浪,山谓之和”;又《新唐书》“南诏上”中亦有“夷语山坡陀为和”的记载。

据汉语专家说,中国古语读“和”的音为“我”或“坞”。据说,在现在的日本语中“和”的读音为“瓦”,可能是保留了汉语古音。史书中记载的“夷语”未指明是哪个民族的,但今天彝语支几个民族包括纳西族语言中称山谷为“罗”,山坡为“坞”,如丽江坝子中的狮子山即称为“坞”,然后衍生出“坞古”(坡顶)、“坞泊”(坡边)、“坞托”(坡背后)和“坞吕肯”(坡脚下)等地名。因为古纳西没有姓,父母在给子女命名的时候,一般在名字前加一个“乌”字,如“乌长命”、“乌二由”、“乌生”、“乌康”等;即便在取了汉字名之后,在平辈间和长辈对下辈打招呼的时候,喜欢在名字之前加一个“乌”字,相当于汉语中的“阿”字。这样,在纳西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凡姓名中皆带“乌”字的现象。无怪乎,在元朝人编写的史书里就把“乌”字记为“和”,石鼓的头领“乌牒”、“乌字”,就成了“和牒”、“和字”;也有人把“乌”字记为“阿”,所以木氏土司家的祖先被记为“阿胡”、“阿良”等。

由此可知,所谓“丽江和”其实源自纳西“乌”,元朝的“和”与“阿”同为一物,是后人的误会把“乌”变成“和”,然后才有了丽江的“和”姓。

……


状态提示: 第一百六十二章 去丽江一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