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战国之鹰》

久久看书网(99kshu.com)

首页 >> 战国之鹰 () >> 第437章 南蛮礼物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kshu.com/11966/

第437章 南蛮礼物(1/2)

“咦?这是?”朱钦烽本人的船只还没靠岸,反倒是这个家伙提前派人向政良送来了一个小礼物。当政良回到岸岳城看到这样的小礼物时不由得惊讶起来。

这竟然是一个小小的玻璃球。

当看到看到这个小玻璃球时,政良不由得暗自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他竟然一直忘记玻璃这种东西了。这可是赚钱的好东西啊。现在玻璃还没有完全在东方普及,所以玻璃一直被当作奢侈品,尤其是明国,面积稍微大点的玻璃都会被官商富绅争相购买。而且政良还可以将玻璃卖到倭国本地甚至朝鲜等地啊。

制作玻璃的办法也并不复杂。只需有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原料,经高温融化,然后碾平便可制成。最近为了加快烧砖的制作速度以及为建造陶瓷工坊作准备,罗氏家正好引进了明朝颇为发达的瓷窑技术,足可以达到相应的温度。其中的细节。只要工匠们细心研究,其实完全是可以将其发明创造出来的。

领地里正好有一些以前在明国烧制过瓷器的泥匠。对于瓷窑的温度掌握,是非常有经验的。这个瓷窑,要达到融化玻璃的温度,并不难。

说干就干。政良当即找来了相关工匠,向他们讲解玻璃的具体制作方法。因为这些工匠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玻璃这种东西,所以,每个工序,每个步骤,甚至是每件用具的具体使用办法,都要政良亲自说明。甚至还需要他亲自在现场进行指点。

此后的数日。政良一直就跟这些工匠呆在一起了。为了保证玻璃顺利制造。政良还专门组织这些工匠多演练数次,直到他们的手势都很熟练了,相互间的配合也很默契了。才最终开始真正的制造。

十五日后,当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后,一座临时建立起来生产玻璃的瓷窑也终于在工坊峡谷里建成了。

当政良亲自宣布开始后,瓷窑里面,当即燃起了熊熊烈火。工匠们按照政良之前训练的顺序逐一将原料投入到容器里面去。经过不断的烧锻后,第一炉的玻璃溶液终于出炉了。

在瓷窑外面的空地上。摆放着一张张的铁桌子。在玻璃溶液出窑后。便有数个大汉,喊着号子,将炉内滚热的玻璃液倒在铁桌子上面,然后几个匠工,拖着粗大的生铁圆棍子,在上面来回碾动着,很快玻璃展平后,便形成和桌面一样的大块,一面平板玻璃便成了。

当然,经过碾平的玻璃虽然很大。边长刚好是一丈,却并不光滑。还需要磨整。此时便又有几个匠工过来,将平板大玻璃放在铺有厚毡的桌子上,并撒一层细砂。又放上另一块玻璃平板,通过推拉上面的那块玻璃,细砂便将这两块玻璃磨平了。

不过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五六个匠工连续工作一日以上,而且如此还不行,经过这样处理的玻璃表面存在着细砂留下的无数纹路,还需要进一步磨光。匠工们用一种极细的矿石粉末和着水,用包有羊毛毡的小木板来回磨擦几十万次小再用羊毛毡磨擦几十万次。因为是纯粹的手工制作,产量不可能很大。

更为郁闷的是,第一块最终制造出来的玻璃卖相实在太差了,可以说,从外面来看,完全就是一种奇怪的产物罢了,跟意识当中的玻璃样子完全拉不上关系。

对于这样的结果,政良早有预料。反正政良也不着急,就让这些工匠慢慢研究就是了。

放下玻璃的事情后,政良又开始忙于另外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千里眼(也就是望远镜)的制造问题。

制造千里眼的主意是由制造玻璃的时候所引起的。千里眼在陆地军事以及海上航海上的应用实在太重要了。况且千里眼的制作比玻璃还要来的简单。

制作千里眼的最主要原料是透镜。而透镜完全可以用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等东西打磨而成,现成的透镜,在西方以及明国也能够购买得到。

当然,这也是罗氏家的试制品罢了。记忆中,西方的第一个千里眼(望远镜)是17世纪初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lippehey)无意中发明的。他为了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伯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而明国则是在明朝天启(1605年-1627年)年间才有关于千里眼(望远镜)的记录了。所以罗氏家现在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首个研究千里眼制作的家族了。

无论是玻璃还是千里眼,都是需要罗氏家麾下的这些半吊子工匠慢慢研究的了,所以政良也开始专注于领地内的其他事情了。

首先进入政良眼线的有关于大内义隆大军在出云的战报。此时已经是四月初了。根据最新传来的情报所说,大内家联军终于出现了败相。

当初政良从战场上撤回到肥前后,已经是去年的十一月了,大内军也总算慢吞吞地攻到了月山富田城的城郊处,大内义隆先是在三刀屋峰驻扎,但丧失锐气的大内军进展极其缓慢,直到今年的二月,义隆才算又进了一步,把本阵移到了稍微靠前的京罗木山。其实此刻,大内军败局已定,晴久手里不但有新宫党没动,而且不停地从伯耆、备中抽调

状态提示: 第437章 南蛮礼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