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公羊春秋(1/2)
竹简是什么,就不用介绍了。p
鉴定竹简类别的最直接方法,不是看内容,而是竹简长度。p
卢灿所说的“经书简”,依据长度判定的。p
竹简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汉尺约675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因此人们又称书信为“尺牍”。p
知道这是经书简,卢灿其实更关心的是竹简上的内容。这封包好的竹简上,字迹一片模糊,他可认不出多少字。p
李老回头看看,没理他,拉着阿欣来到案几,“来,爷爷我给阿欣说说这些东西。”p
小丫头扬扬眉,对卢灿吐吐舌头。李林灿老爷子对阿灿的怨气,长期积存,认识的人都知道,他想要卢灿去博物馆主事,可惜,阿灿对这没兴趣p
可惜,小丫头只得意一会,她发现,完全听不懂李老在说什么。p
“你看看,这几个字,这是篆书盾,这是之,这中间的墨染部分不清晰,没关系,我们跳过,继续往后看。”p
老爷子手中拿着卢灿刚才看过的竹简,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给孙瑞欣听。小丫头一头雾水,只能看热闹。p
“这个字是右,后面一个字是“祁”,也就是祁连山的祁”p
“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基本就能推断,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了。”李老爷子看向卢灿,似乎想要考考他的古文基础。p
我去!卢灿连连挠头,从“盾”“之”“右”“祁”四个字,就想让自己猜出这些竹简,记录的是哪一篇古籍?p
疯了!我能有那水平?p
卢灿主动投降,双手高举作揖,“老爷子,您饶了我吧,古文我真不熟!”p
李老爷子兴趣索然的放下这枚细长的竹简,轻轻叹了口气。p
一声叹息,如同重锤般击在卢灿心上可是,卢灿知道自己长处在哪儿,让自己去学考古,去做古文研究,这实在非兴趣所在。p
“这句话是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语出公羊传。”老爷子最终还是给出答案,只是没了刚才的兴致。p
刚才李老爷子提到的赵盾,那是出自公羊传宣公一文。p
眼前的一百多根竹简,是公羊春秋?p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其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p
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落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p
司马迁对春秋极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p
但也有人认为春秋这本书,所记载的东西有问题。p
胡适便认为:“春秋那部书,只可当作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可当作一部模范的史书看。后来的史家把春秋当作作史的模范,便大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春秋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p
无论外界怎么评判,春秋作为儒家“六经”之一,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已经深入骨髓。那么这一百多根残存汉代竹简,所记录的公羊春秋,其文化价值,足以使得它成为虎园博物馆的“文化之根”!p
太可惜了,只有一百一十八根竹简,按照每根竹简记录三十五字来核算,也不过四千字。也就是说,这份公羊春秋残缺大半,殊为可惜!p
什么是公羊春秋?p
先要明白一个概念:春秋无定本!p
春秋这本传说是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其实早已遗失。现存版本,大多数以左传即左氏春秋传来逆推。但左丘明编撰的左传,仅仅只是春秋三传中的一部,它的很多内容,与另外两部在浩瀚文史中若隐若现的公羊春秋谷梁春秋,相差甚远。因此,在后世的儒学研究中,就有了春秋无定本一说。p
第二个问题来了,既然春秋的本经都已经遗失,那后人如何研究呢?p
这就体现出刚才提到的春秋三传的作用。p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素有“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之称。p
这样一来,如无注释,旁人根本读不懂春秋所谓关羽夜读春秋,那纯粹瞎扯,春秋经非儒学大家不可深研,就凭关武圣那点学历,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p
因此,就如何解释春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含义,都会产生严重分歧。p
注释春秋的书,很快出现,一出就是五种:有左氏左丘明,公羊公羊高、谷梁谷梁俶三家,称为春秋三传。p
另外还有两种解释春秋的书籍,邹氏春秋传十一卷,夹氏春秋传十一卷,不过,这两本注释,早早亡佚。其实历史记录中还有踪迹的,但影响不大p
左氏春秋因为其编撰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年纪比孔子稍稍小一点。当年孔子在鲁国编写春秋时,自然需要鲁国史官帮忙,于是,左丘明以协助者的身份出现。p
因此,后世一直将左氏春秋作为春秋经注释的正溯。p
相比左传,其实公羊春秋的来头也不小!p
公羊传的春秋解读,来自于公羊高的家传学说。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至汉景帝时,胡母子都和他的老师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