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反击4(2/3)
三大报、香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以及本地第七大报,她还斥资过亿收购了香港出名的漫画出版集团--玉郎集团,可见星岛报业这家昔日香港最大报业集团的底蕴。同时拥有星岛报业集团跟玉郎集团两家上市公司,巅峰时期这两家上市集团市值高达近40亿港币,而胡仙本人则拥有超过20亿港币的财富。胡仙被香港各界赞为‘报业女王’,倒也名副其实。
《星岛日报》无疑是星岛报业集团最优质的资产,说是核心产业也毫不为过。照理说它的股份不应该被其他人所把持,然而恰恰相反的,早在八七年股灾之后,《星岛日报》便已经不是星岛报业集团完全控股的报纸了,究其原因,还是胡仙自己挖的坑,埋下的苦果。
1985年在一次土地拍卖会上,香港尖沙咀广东道太阳广场——地王正在叫价,由于地皮在九龙仓的海洋中心对面,地产界均以为九龙仓志在必得。然而在拍卖的当天,九仓竟然竞价失败,地王由洋人以6。36亿港元投得。第二天,当《星岛日报》出版后,众人方知竞购地王,是由胡仙与怡胜太平洋联手操控的。
半年以后,胡仙以8。3亿港元将地王转卖,获利近2亿港元。要知道当年整个星岛报业集团的盈利才1亿多港币,地产如此丰厚的利润,让胡仙大为心动,引发起她大举投资地产的念头。
从此,胡仙除了进军香港地产外,还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大举出击,参与了近20项物业投资。特别是在86年她策划把星岛报业集团搬迁澳洲期间,由于经常赴澳的关系,对投资澳洲地产的兴趣尤为高涨。当时,就曾经有人说她是“加入豪赌行列”,放着好好的传媒产业不去经营,不仅在香港大肆举债买地炒楼,还在澳大利亚高价拿了几块地王。
结果八七股灾一来,香港诸多银行都受到了牵连,各大地产商除非手上握有海量的现金流,否则都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胡仙就是其中之一。随后的89年政治风暴袭击香港后,更加速了部分港资跟英国资本撤离香港,在海量的楼盘低价出手下,胡仙的地产帝国梦惨遭重创。
身上背负近十亿债务的她只好找朋友帮忙,一方面联系了一直想要收购她的星岛报业集团的烟草巨头何英杰,从他那里借来了五亿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找到其他朋友,出售星岛报业集团名下各大报纸股份,用于换取资金渡过难关。
胡仙跟施黄楚芳同为香港知名女企业家,彼此自然是认识的。也因此,在前几年最困难的时候,胡仙将四成的《星岛日报》股份作价一亿两千万卖给了施黄楚芳的柏宝集团。
施黄楚芳一听他要买下自己手上的《星岛日报》股份,顿时吃了一惊。她诧异的打量了林孝智一会,才缓缓开口问道:“林生,若是我没记错,你已经有了成报报业集团了,怎么还会想买《星岛日报》?”
前几年胡仙是为了筹钱卖了四成《星岛日报》的股份给她,不过星岛报业集团那边却还有着六成股份在手,就算被他转手买走也不具备控股权。
“集团发展需要,施黄楚芳女士。据我所知,前几年胡仙女士把《星岛日报》四成股份卖你时,是作价一亿两千万港币吧。老实说因为星岛报业集团拥有控股权,而且它也只是星岛报业集团下属的报纸,贵方只能向星岛报业派遣一名董事,还没有插手管理的权力,最多也就吃吃分红,一年可能连五百万都没有吧?这几年,星岛报业集团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胡仙女士在楼市、地产上投入的精力太多,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报业这边的发展。而且传媒也跟柏宝集团的主业毫无关联,最多也就打广告时便宜一些,这些优惠我可以保证《成报》能给的更多!”
他原本是打算用一亿五千万港币,接手柏宝集团手中的《星岛日报》股份。但这会想了想,决定再加一些,当下伸出右手说:“我加五千万港币,一亿七千万港币收购柏宝集团手上的四成《星岛日报》股份。这个价钱比您前两年购买时涨了三成多,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了。星岛报业集团这几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本来之前酝酿的改革若是能成功,或许星岛还有些看头。但改革却失败了,就算是圈外人也有不少人认识到它的暮气,这时候逢高出售大赚一笔,我想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吧!”
一亿七千万港币!
施黄楚芳心中一动,老实说她确实被林孝智的开价弄的心动了。传媒企业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在香港除了两家免费电视台利润可能高点外,一年下来利润能够过亿的传媒企业也就东方报业、成报、明报、星岛报业四家。其中东方报业的利润最高,差不多有两亿多港币。明报跟星岛报业应该差不多,都有介于一亿、两亿之间。
成报本来利润并不如其他三家,因为规模远不如其他三家。但自从被林孝智收购以后,靠着吃寰亚的广告,收入直线上升,一年下来也能勉强过亿。
当初她之所以答应入股《星岛日报》,本来就不是看中了《星岛日报》一年能给她带来多少分红,而是看中了这个香港发行量第三大的报纸的影响力。
柏宝集团是香港本土最大的光学器材生产商,同时也代言多款日本跟欧洲摄影机的香港专营权,为了旗下产品的销售少不了要打广告的。
如今林孝智要高价收购她手上的报纸股份,而且还承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