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第320章 入侵脑细胞(二十一)(2/3)
觉的眼神扫视着周围的一景一物,“那‘厄运’到底有多严重呢……”他的眼神很快就落在了刀具架上,“是‘死神来了’那种随时可能毙命的程度……”说话间,其视线又移到了地上:“还是那种正常走路,结果平地摔个跟头碎掉两颗门牙的程度呢……”其实他想多了,如果诅咒钥匙真有这种立竿见影的、致命的杀伤力,魅魔早就在来这儿的路上就发现异常了,也不会等到了封不觉的卧室内,才因大意中了陷阱。
…………
五分钟后,封不觉拿着一杯用开水冲泡的速溶咖啡,来到了客厅。他把咖啡先放在茶几上,随后将翻倒在地的沙发归位,并惬意地坐了上去。
他端起咖啡浅尝一口,然后畅快地“啊——”了一声,好似自己是个刚刚嗨了一口粉的瘾君子。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599到602页应该是……”封不觉搁下咖啡杯,翘起二郎腿,把之前放在此处的那本书翻开道:“啊哈!果然是《归来记》。”
没错,s.h的提示,指的就是封不觉书架上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阅读癖,不是一天养成的。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封不觉来说,这本书,是一条漫长旅程的起点。
他小时候,和其他小孩确实不太一样。虽然也喜欢玩游戏、看漫画,但他对于阅读的天分和热情,显然要比同龄人强出许多,甚至超过了成年人。
这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包含了柯南道尔所写的所有福尔摩斯探案故事,是封不觉小学时用自己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的。他的家境并不富裕,零花钱少得可怜,所以买的是缩印本。一本书1400多页,字印得很小,看起来颇为费神。
但封不觉还是把这本书看了无数遍,而且将书本保存得很好。他从来不会一边吃东西一边翻书,也不会用沾了油渍或污迹的手去碰纸,连折角都不舍得,每次都自己记住看到了第几页。
十几年过纸张看上去已经微黄,但里面的字迹依旧十分清晰,一个折痕都找不到。
“真没想到,我会再次翻开这个。”封不觉念叨着,其注意力很快放到了眼前的文字上。
这第599至602页,是“空屋”这个故事中的一段,而“空屋”,则是《归来记》中的一个故事。
以封不觉这资深读者的角度来看,《归来记》这组故事应该算是整个系列走下坡路的开始。后来的《恐怖谷》、《最后致意》和《新探案》,在逻辑推理的部分已没有了早期作品的严谨。这个时期的福尔摩斯,好像从“脸部的变动、眼神的变化、嘴唇的闭合、拳头的握紧或松开……”都可以正确地判定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判断一桩案件的因果。
这种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柯南道尔先生渐已失去了创作这类故事的热情,只是为了满足出版商和读者们的愿望而在写。这也是为什么,1902年之后的福尔摩斯故事都不及以前的作品成功。
如今的封不觉,其实很能体会柯南道尔当初的状态。许多作家都是这样,当他们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写故事时,无人问津。而当他们成名以后,哪怕陷入创作低谷,也有人肯花大价钱让他们交稿。
《血字的研究》在1886年四月就写成,当时的柯南道尔四处投稿,却出版无门。直到1887年的圣诞节,才得以在一本圣诞年刊上发表。
而短短五年后,在其本人有意推辞的情况下,《海滨杂志》竟愿以一千镑换十二个短篇故事的稿酬向他求稿。
作为一个早就不想写,但还是被“逼上梁山”好多年都下不来的作家,柯南道尔确也是挺不容易的了。
“哦……是福尔摩斯向华生复述自己在莱辛巴赫瀑布的逃生经过那段吗……”封不觉看完了第599页的内容,便已基本回忆起了后面三页写了些什么,但他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我根本没有掉下去’,‘当我发觉摆着一副阴险嘴脸的莫里亚帝教授站在那条通向安全地带的窄道上时,我一点都不怀疑自己的末日到了’,‘在他灰色的瞳孔中,我看到了那无情的意图’。”封不觉复述着福尔摩斯的描述:“搏斗的描写……呵呵,基本等于没有描写,然后就是老莫掉了下去,情景是……‘我探头见他坠落了很长一段距离,然后撞在了一块岩石上,随即又被弹了出去,最后掉进水中’。”
封不觉拿起咖啡又喝了一口,“从这段来看,莫里亚蒂铁定是死了。除非他的身体素质接近美国队长,而且在受到了那样的重创后,还能从瀑布下游出来。”他顿了一下:“既然如此……那推理俱乐部的老板,本质上是个幽灵吗?”他的眼中忽地闪过了什么,“如果是活人……难道坠下去的那个是替身?可什么样的替身,能够骗过福尔摩斯的眼睛……”
他放下了咖啡杯:“嗯……又或许,推理俱乐部的老莫,只是原著中某个时期的莫里亚蒂的投影罢了,就像测试楼里其他的童话和小说人物一样。”
这个问题恐怕得问教授本人才能知道答案了,所以封不觉暂且搁下,继续看书。
他虽能一目十行,但这会儿他把每一个字都看得很仔细,并回忆着这段内容的英语原句是什么样的(他也有英文版的福尔摩斯探案,但那些书是以系列分册的,每本页数都不超过500)。
“‘在教授掉入深渊的刹那,我忽然意识到这是命运给我安排的、绝无仅有的机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