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京城(1/2)
不独裴世矩得到了赏赐,就宇文述、来护儿、虞世基等人,也都得到了高低不等的赏赐,皆大欢喜。
把这里的一切办完,杨广就起身赶回京城,预计九月底才能抵达。
杨广对于杨暕的死,也就是当时心痛一下,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
这次西域行,除了在祁连山上有一次非常不愉快的遭遇外,总体上看,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反对西巡的声音不小,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心思?
自己一心要恢复大隋荣耀,做千古一帝!
接下来,先回京城,再到东都洛阳,争取年底到江都,部署征讨高句丽的计划。
……
杨恩回到京城,在李渊的主持下,安葬了父亲。
朝廷给了一万匹绢帛的物资,用于父亲的安葬,费用足够。
杨广批准通过的杨暕谥号为“忠武”,也就是忠武太子。
应该说,这也是比较恰当的,杨恩也比较满意。
自己前世的杨广,他本人虽然为国操劳一生,还被叛军杀死,但是却被李渊加了一个“炀”字的恶谥号。
其实,杨广还有两个谥号“明”、“闵”。
“明”是他的孙子杨侗给的,以表明其祖父的功劳。
“闵”是夏王窦建德给的,以表示悲哀。
应该说,这两个谥号都毕竟符合杨广,唯独“炀”字,太贬低杨广。
当然,这也将李渊本人的人格降低了!实际上,看不出李渊对中国的贡献在何处,与杨广相比,不知道差了几万里!
……
古人对于守孝,是非常重视的,“礼”制排在所有制度的第一位。
杨广给他定的服孝期为六个月,在服孝期内,自然是孝服在身,还不能洗澡,禁绝音乐女色。
这些可都不是开玩笑的!
一旦违反,后果十分严重,会被监察御史弹劾,受严厉处分,会失去皇帝的信任。
杨恩作为一个千年后来的人,熟知这一套,当然不会愚蠢到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因此,他除了早晚一次给父亲上香祭灵以外,就是呆在王府锻炼身体,与邓伦一起专心研制火炮、机器。
当然,不洗澡,不等于一点卫生措施都没有,他倒是经常用湿毛巾擦一擦。
对了,还有一种很有用的东西,已经快要成功了:时钟!
由于邓伦精通机械,加上杨恩的点拨,邓伦很快就明白了时钟的原理,做起来也比较顺利。
……
这天上午,杨恩正在与房玄龄商量事情,邓伦就把一个做好的大钟提了进来!
“齐王,这个大钟已经可以运转,请齐王一观!”
杨恩看了看,顺手递给了房玄龄。他自己当然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这和后世的精工手表相比,差了好几个地球纪!
房玄龄自然没有见过这个东西,初看之下非常惊讶,不停的询问邓伦,这东西有何用,是怎么做出来的。
邓伦给他做了解释,他听后,对杨恩更是佩服不已:“齐王这奇思妙想,哪里是凡人能够拥有的?卑职敬仰万分!”
“房先生谬赞了,这是突发奇想,算不得什么!最关键的是邓记室的手艺,若没有这般手艺,一般人哪里做得出来?”杨恩回答道。
房玄龄点点头:“齐王说的在理,邓记室的手艺,的确堪称大隋第一,他人是当不得这个称号的!”
邓伦一听,急忙摆手推辞道:“房先生过誉了!天下精于手工者,何止万计?鄙人这手艺,其实也稀松平常。”
几人聊了一会儿,房玄龄说道:“这个大钟的好处可是多的不得了!若在天下普及,将惠及天下!此物的及时献给陛下才行!”
杨恩点点头:“皇祖父这几日就应该回到京城了!这个钟只是个样品,还需要加以改进,以提高精度。
邓记室,重新再做一只看起来精致一些的,到时候我拿去献给陛下!还有,得找云定兴合伙加工这个东西。”
“遵命!”邓伦拿了大钟,告辞而去。
他走后不久,许敬宗和韦挺、谢俊、秦琼、程咬金、李靖等人走了进来,几人开始议事。
谢俊首先说道:“齐王,据可靠消息,陛下只在京城呆十余日,就会前往东都,在东都住一月,然后前往江都,准备筹办征讨高句丽一事。”
程咬金一听,皱了皱眉头,说道:“看来,这次征讨高句丽,齐王怕是去不了了!”
因为道理很简单,杨恩要守孝,不可能离开长安!
房玄龄点点头:“这正是今日开会的目的!如果鄙人猜得不错,齐王很有可能担任西京留守,驻守关中,让越王守东都。
这陛下如果一去东都和江都,何日再回关中,就不好说了!所以,今后如何管理与经营关中,可是个大问题!”
杨恩一听,房玄龄可真是不错,一下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不过,杨广肯定还会回到长安的,当然,在剩下的日子里,他在长安待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10!
如果自己真的留下来,可得好好经营一番。
不过有一个问题,按照历史课本上讲的历史上的杨广征讨高句丽,第一次是失败的!
虽然自己发明了一部分火药武器、汽油武器。
不过蝴蝶效应的缘故,战局谁也说不清,也许杨广会获胜,那么天下就不会大乱,杨玄感也不会造反!
不过如果他第一次征讨一旦失败,死亡几十万人,天下必定大乱,结局不想而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