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博览群书,你不必羞愧(推荐)(2/3)
河,看来是准备强词夺理了,亏你还广有贤名,“驸马当真?”沈三问道:“当然,本官博览群书,自然比裴大人知道的更多,你也不用惭愧。”
满殿哗然。
倒不是因为沈三问的自美之言,而是为了他那句当然,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居然来给大家讲地力了?你哪来的勇气当然?
有人立刻不忿道,“自古能着书立传的人,有多少会舍了仕途,不尊圣人之言,去种地。驸马此言,不怕贻笑大方吗。”
大周的朝堂,不同于明清读书人被教条化后,一句重话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说。相反,朝堂辩论十分激烈,只要不是针对皇帝,辩赢了,反而能陛下哪里留个好印象。
甚至于,部分负责谏言的人,他们的职责就是与皇帝对着来。朝堂之上,不少重臣都是因为有手段的强烈反对陛下,坚决不从,而受信任的。比如狄仁杰、来俊臣,一文一武,一忠一奸,值得大家学习。
武三思兄弟、武旦被视为脓包,与他们事事顺从脱不了干系。
无论沈三问以后是什么地位,讨好现在的皇帝才是最重要的。
沈三问回道,“有啊,陶渊明不就是吗?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陶渊明辞官归隐,都亲自采菊了,浇浇水除除草不是很顺手的事。他能着书立说没异议吧?”
立马又有路人甲出来发表反对意见,“陶渊明虽有隐居之说,但也没说他是亲自耕种养活自己,他受人仰慕,几斗米还是常有人送的。
农学也算博大精深,战国诸子百家并起,百花齐放,倒是有农学之说,可秦始皇焚书坑儒,便不再有农学典礼。汉武帝独尊儒术,读书人更是一心效法圣贤,自此问世的农学典籍不超过一手之术。
敢问驸马所读之书乃是何人所作?”
沈三问:“乃是本人所作。
吾自幼苦读,饱读诗书,精通治国之道,周易玄学,又兼文部主事,一年之间,写有六百万字,吾能着书立说,没争议吧。
士人皆求名,吾惟愿天下太平,百姓温饱,故而三年未上早朝的时间,亲自研究,如今终有所成,实在是上天保佑,不忍我大周百姓蒙难。”
众臣:“…”
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宋璟:我呸,你喝口水都要人端的,还自己种地。
自然是没一个人信的。
要说他让人种地,自己看着,还有人信,你亲自种地,亲自啊…
吹牛也别这么夸张好嘛。
武则天扶额,“说重点。”
别扯些有的没有。
沈三问又道,“这要从万物的本源说起。”
众人:“…”
你耕地还耕出万物的本源了。
沈三问:“万物都在此方世界中完成各自的循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起始便是终结,终结便是开始。
太阳东升西落,第二日又会再从东方升起,直到永远,这是太阳的循环。
雨水蒸腾,凝结而化为云,云不堪负重落地成雨,上什下落这是水的循环。
稻禾春季下地,夏季成长,秋季长成,稻谷也能摘取,农民等到来年春季将稻谷下地,生生不息。
也正如人类,幼年学大道,成年孕育子孙,晚年无憾老去,可子孙后代无穷尽也,人类亦是生生不息。
这就是万物的本源。”
裴真:“这和地力有什么关系呢。”
众人:“这与不耕地,改种树有啥关系?”
沈三问:“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经过我这三年的冥思苦想,我终于发现了地力的循环,知道肥力流失的秘密,天灾人祸的根源。”
殿中多人被此言惊呆,也有人嗤之以鼻,那可是天灾的根源呢,你是不是还知道了怎么避免天灾,以后都不发生啊?
沈三问扫视众人一眼,“你们猜的没错,按照我说的做,的确能大大减少天灾发生。”
现在变成所有人不信了,对,是全部,包括宋璟这样与他共事已久的人。
这牛皮吹太大了,古往今来都没人敢说这句话。
众人都不屑于再说一句话,狂生啊,不知天高地厚,待会说完就启奏陛下,勿要让此等人再临朝堂,污了群臣之耳,驸马可不是什么正经凭才学得来的官。
沈三问:长得帅怪我咯。
不少人暗中腹诽,虚有其表。
前几年还是个正经驸马,如今,给你个嫌弃的小眼神自己琢磨。
对满堂质疑,沈三问视若无睹,“既然大家对天灾更有兴趣,我们便从天灾开始。
我这里要讲的天灾,与地力是同一个问题。
天灾大致有地震、火山、台风、海啸、旱灾、洪水四种。
地震火山乃是土地的循环运动,无可避免,但已有地动仪可以检测,暂且不谈。
台风海啸乃是风的循环,常见于崖州及南部沿海,多发于夏秋,陆地海洋气压差过大时周期性产生,因为影响面积小,对大周也绝非大患。
我要说的是旱灾洪灾,也就是水的循环。
旱灾起,土地皲裂,禾苗枯死,一年努力付诸东流,有的地方,一连干旱多年,百姓存量耗尽,初期尚能吃草根树皮,到后面,只能卖儿卖女卖自己,甚至易子而食。
洪灾起,家园尽毁,牲畜尽亡,水灾褪去,洪灾中死去的人、畜又会带来各种疾病甚至瘟疫,谁也不敢贸然食用其他食物,纵然禾苗侥幸存活,收成前毫无生存办法。
朝廷受百姓供养,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