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回 夙愿未偿1(1/2)
这番又与甘氏撞个正着,使得云涯儿即使不愿相助也不得不佯作答应。
按理来说,护送二人下山不过举手之劳,况且对方仅央求带路,再无他求。可在云涯儿看来,仍旧不算轻巧。
毕竟此山当中,各众也皆称呼己为大王,可实则多为杜远心腹,未得其令,谁又敢放二人归去。为难之余,又不好当于二人之面一口拒之。遂而想来一计,请其再作等候,先行前往打探口风。
而于堂里堂外兜之一圈,各众倒仍相安无事,似乎并不知晓杜远遇难。知其无人往救,云涯儿焦急自是焦急,可又不知如何说明才能不使此众猜忌。
盘算几遭,总算想得一法,既可将部众引走便于领那二位夫人下山,又能差人去救杜远。于是开口便言,“方才我好似听闻杜远欲往山下,你等可有撞见?”
这未行之事,部众自是只能答复未有,其中一人倒还颇为肯定,“杜大王自入后山以后,并未再现身影,兴许仅是随口提之,尚未往罢。”
此举倒令云涯儿灵机一动,而顺其言又诈,“莫要说笑,这后山荒凉无趣,又能呆之多久?此刻仍未归来,显然乃为去了山下。”
“可……”
“有什好疑惑!你且速速召集几人往那后山确认一番不便可矣,空留此处耽搁工夫又有何用?”
见得其人还欲辩解,云涯儿当即又代其出一对策,总算堵住其口,调离三人前往查探。然而堂前堂后显然不止三人,如此之举不过乃为杯水车薪,全未缓解带领二位夫人逃脱之忧。
“敢问不知蔡大王为何手中紧握一卷?是否需我等备好物件,以供蔡大王赏读?”
分神之时,忽有一人凑近前来询问,差点未将云涯儿吓之一跳,以为是已寻得杜远。未想此众平日少有来往,倒却极擅见风使舵。经其提醒,亦才想起书卷之事尚未解决,更难相信此卷竟能附于手上如此之久。
只是此番当务之急并非在此,而这书卷握于手中暂且未有碍事,似乎也不急处理。继而遣退其人以后,并未对此上心。
费劲心思盘算几遭下来,终觉要想将这山中百人尽皆引走,似乎不大可行。却碰巧正于此时有一人前来通报,“禀告蔡大王,我等方才巡查之时撞见今日掳来妇人欲逃,现已被我等围住,是否擒来?”
听其口气倒似不知自己前番曾与杜远为此争吵,不过转念一想如此倒好,至少还可趁机挽救一番,佯作惊讶叹之“哦?竟有此事?”便匆匆跟随其人前往。
抵达之时,那甘氏正据理力争,说得头头是道,竟使众人无从反驳,索性不予理会,警惕而立。见得云涯儿近来,才皆转头相迎。
又再假意询问一番,这边便也有模有样摆手装腔作势,“不过二位妇人,你等竟以数十人围,且还令其直直伫立,岂为待客之礼?你等先行退下,此事由我处理便可。”
只话虽放出,各众却互相顾盼并无退去之意,看得云涯儿云中颇寒,只觉其众果真仅听杜远之令。可意外之是,其人倒未仍坚持,还是听令离去。
“多谢壮士及时搭救,幸好我等未有贸然逃出,否则……”人一散尽,甘氏便上前行礼答谢一番,听得云涯儿倒颇不好意思。
然而此时实也并非与其客套之时,更应思索如何逃去才是,于是又再绞尽脑汁寻问二人可否乔装。
此本于己看来家常便饭,却未料到竟使二人颇为为难,不是提那衣物不怎合身恐有差池,便提不擅乔装,总之并不愿着云涯儿窃来他人之衣。
观其二人眼神飘忽言不由衷,这边才是猛然顿悟,毕竟其为人妇,更是出身大家,将那名节看得自比性命更重。实则并非嫌弃此衣,而为不愿于此陌生之处换衣罢了。想来理所当然,自也不好再劝。
为难之余,又觉如此并非办法,遂思既然方才真能遣退各众,倒是可证自己于这山中尚还有些威信。因而生了大胆想法,领其二人直往,不躲不藏。
途中虽真遇得各人询问,但草草敷衍几句,便也无人再问。而观其人态度,终是知晓此些部众毕竟乃为山匪,纪律松散,自也不愿无端惹事,而有云涯儿于此作保,必更不愿多问。
庆幸之余,远比设想当中更为轻巧护送二人近至那被杜远一同劫来之车。
这不看还好,细细观之,此车口阔顶平,虽无甚点缀,却也一眼便觉华贵,只是车身之上布满创口,未免太过巧合,不禁使得云涯儿浮想联翩,思起往事。
而请二位妇人坐至车上以后,也随之攀上车板握紧缰绳,如此之感更是熟悉非常,终是不愿将此与郭嘉所留之车联想一处也不行。
一路纵马疾驰,脑中满是往日架车领赵锦四处奔走之景,不由感叹十数载去,竟会再遇如此相似之景。
不知不觉已至山脚,远远便可望见一人乘一枣马立于道中大喝,“何方贼人竟敢劫我嫂嫂之车,莫不是未曾听闻我关云长之大名!”
初见那马,自是当即一怔,险些以为乃吕布前来。但听其自报名后,立又细细张望,观得其人枣面长髯、身着绿袍,倒真并非吕布。可才稍作安心,其人却与吕布并无两样,一言不合便提起手中大刀直奔前来。
“叔叔止步!”
幸而甘氏及时蹿出车来抬手出言制止,那关羽手中之刀才未落至这边肩头。
随后便见其人跨下马来,拱手便跪,“云长贪恋曹公赏识,竟将嫂嫂撇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