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章 目光(1/2)
此刻的满朝文武中,最震惊的人却是廖铮。
他还记得年轻时,曾与恩师彻夜研究过魏国的盐铁变法与卢国的火耗之变。这两次变法都不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更像是大风始于青萍之末的开篇。
林轻岚所言不假,那确实能够算作两国国运的转折点。
令廖铮无法想象的是,为什么林轻岚会知道这些,甚至于从中看出了变法强国的门道,最后将这一切归功于朝臣的坚守与探索,虽然没有明说行商究竟是好是坏,却点出了“国辩”势在必行。
比起北靖王府的那场堂试和行商论中写到的观点,林轻岚今日谈及的已经不再是像她这个年纪能想能做的了。
暴雨中,廖铮身旁的年轻后生与林轻岚针尖麦芒地往来,廖铮却无心去听。他重新审视眼前的少女,忽然理解了为何国子监的贾太师要破例让她进太学,也多多少少明白了为什么短短一个月里林轻岚能在岱陆城闹出这样的风波。
尽管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认可林轻岚提出的方案,但今日亲眼见到了她的锋芒,之前的轻蔑与恼火便荡然消散了。
立论结束之后,之后的对辩便交给了叶律。
叶律笔杆子硬,对辩更硬,不仅在观点上针锋相对,还常常带出几句辛辣的调侃。
而最后姜白石的结论也丝毫没有让人失望,他几乎对此前对方提到的每一条做出了总结与回应,难为他是如何记下的。比起叶律,姜白石要温和得多,但言语里却没有半分退让。
这一场对辩的精彩,实在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譬如蒋澜。
这一场朝议的旁观对他而言太值得了。一方面是言论的交锋令人愉悦,另一方面则是趁此机会将朝中的好几位大臣认了个遍。
平日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太子虽然喜欢自己,却只会把一些吃喝玩乐的活计交过来。
人到中年,蒋澜胸中的沟壑已远不止于此,他不满介衍已久——因为真正涉及到朝堂的事,太子多半还是会找介衍商量,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事事提出与介衍相反的见解,以此引得太子的注意。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或许可以引来介衍的反诘——若能如此,便能借介衍之名一鸣惊人。因为蒋澜虽是无名之辈,却没有人会对成为介衍对手的人掉以轻心。
不过介衍从来没有让他如意过。
二来,蒋澜这段时间看得很明白,太子和介衍的相处并非没有缝隙,处处与介衍相对,那么当未来某一天,太子不满于介衍的某些言行时,自然会想到自己。
今日,这机会便来了。
当桂公公连伞也没有打就飞奔过来的时候,蒋澜就知道好戏开始了。桂公公浑身湿透,脸上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泣不成声地告诉李钧,他在北靖王府吃了闭门羹。
介衍昨日早晨还好好的,今日就突然一病不起,就算他身体弱,也太说不过去。
李钧愣在了当场,可是一开口却是,“他……他真的烧得那么严重?不要紧吧?”
“哎呦我的傻殿下。”桂公公哭笑不得,“老奴根本连世子爷的面都没有见着,才踏进北靖王府的大门一步,就被轰了出来。”
“什么?”李钧看起来仍是不可置信,他想不通为什么介衍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蒋澜心中暗笑,脸上却波澜不兴,只单望着广场中心的轻岚,一副心无旁骛的样子。
李钧才想找蒋澜询问他为何推测介衍不愿见自己,又想起之前答应了他让他好好观看朝议、有事回宫再禀的要求,便只好一个人闷闷地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
他无心再去看朝议,整个人霎时无精打采了起来。
三个时辰过去了。
大雨渐渐转微,雨后初晴,却也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姜、叶、林三人的嗓子都已经变得沙哑,他们一整日都未进食,此刻也终于疲态初显。
而一旁的安立帝,竟也跟着看了一整日。
洪锦端着吃食,跪在安立帝一侧哀求圣上不要熬坏了身子,可他看也不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两侧木台。
安立帝眼中有光,他不得不承认,李钦的办法实在妙极——李钦巧妙地将朝臣与自己的矛盾转换成了朝臣彼此的剧烈争执,更妙的是,在这一场对辩中,所有人的观点几乎都得到了伸张。
而这其中,有不少确实是安立帝从未考虑过的。
虽然当他决定力排众议进行国辩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无论旁人如何评价,都要把行商的国策推下去,但今日听到诸臣的考量,他亦决定稍稍调整自己的计划。
想到这里,安立帝有意无意地朝太子那边看了一眼,李钧正瘫坐在他的椅子上,目光停滞在他眼前的地面,不知道在看什么。
安立帝冷哼了一声,收回了目光。
此时,长时间的跪坐让轻岚觉得膝盖略微有些吃不消,当三个时辰过去,她几乎已经无法凭自己站立起来。
之后对辩的主力几乎都由叶律与姜白石担任,因为在“是否应该开启国辩”这个问题上,除了主题本身,还牵涉到许多景国的礼法、过去的旧例,这些轻岚一窍不通,并不能够说出什么好的见解。
不知不觉中,她的目光落向远处的李钦和杨玄庭。
想着相隔这样远,也许对方并不能注意到自己的目光,轻岚便放心地打量起来。
她屏息凝神,让眼中的景象再次变成了由魂线构成的样子。
周围的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