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砒霜》

久久看书网(99kshu.com)

首页 >> 砒霜 () >> 千童镇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kshu.com/179601/

千童镇(2/2)

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让马娘娘陷入了沉思。

中国人有些事很急,讨婆娘,发财,升官,总是越早越好。但有些事就慢性子的很,比如说过年。1940年,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中国人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真正的新年。

正月里闹新春。村村镇镇的串联着耍狮子帽儿,跑旱船,打莲花落。朴实的农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新一年的憧憬。

大家都忙着闹新春,今年千童镇的信子节,自然不会很热闹。即便如此,铁观音的戏班,邢忠厚的舞狮队还是被庙会拒绝了。就连赶庙会的老百姓也只许出不许进,盘查的十分严格。

三国浦志去和马钰假扮一对日本情侣。两人流利的日语,顺利的混进千童镇。宋春茂单臂擎着信子杆儿,小戏子陶三春二话不说,顺杆儿爬上三丈多高的信子台,几个筋斗打完,在一片喝彩声中被邀请到千童祠门口最显眼的位置。

三国浦志对马钰流利的日语倍感新奇,翻来覆去的问好几次,马钰才回了句:“家父在日本留过学”。

宋春茂同样对陶三春的绝活纳闷不已。那小戏子大大咧咧的道:“这算什么绝活,看你扛那大杆子心就有了根儿。从小唱戏功底儿打得好,不露点真功夫,咱俩都进不了这千童镇。

公元前219年,方士徐福召集‘美切惠’的童男童女,共三千人东渡日本。出海处即为千童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身着彩衣,面目俊秀的童男童女分别登上十几米高的信子台做戏。期望远方的亲人能看见,早日归来。

海潮有信,人岂能无信。信子节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

信子杆儿,不用问,一年长一寸。两千多年来,已有十几米高。人爬上去已不容易,还要在上边做戏。模仿当年出海的船儿,摇摇晃晃。信子杆儿要始终擎起,一个人臂担肩扛,始终不能落地。

宋春茂见多识广,身强力壮。陶三春胆大心细,身手敏捷。这信子节的魁首,让二人不经意得到了。

圈好了地儿,宋春茂会合了三国浦志,四人找了个干净的旅店,要了两间上房安下身来。

千童镇的生意一年中主要靠信子节这几天,今年提前了两个多月,人比往年少了许多,但适逢元宵佳节,各商家仍把夜市装饰的流光溢彩。

马钰架不住陶三春软磨硬泡,喊过宋春茂和三国,四人走在大街上。观灯的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们卖力的吆喝,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买卖中自然少不了卖糖葫芦的。宋春茂忍不住技痒,牛刀小试,便赢了卖糖葫芦小姑娘五十块大洋。小姑娘的父亲一把抢过糖葫芦把子,把人往宋春茂怀里一推说:“大爷,我这闺女长得还算周正,把她给你抵账,那五十块大洋我真赔不起”。

宋春茂被天上掉下来的艳遇弄得哭笑不得。陶三春一拉宋春茂:“这闺女长得太丑,咱们可不能要”。糖葫芦也不拿,急匆匆的拉着宋春茂走开了。连平时不苟言笑的马钰也笑出声来。

几个人逛了半夜,在一家叫**斋的酒楼门前歇了脚。酒楼的门楣上写着‘信聚四海宾,坐乞江湖客’。

宋春茂道:“这家老板是个练家子”。

“你怎么知道”?陶三春问。

“江湖上的事,一时半会儿说不明白”,说着抬腿进了酒楼。


状态提示: 千童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