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上古泰皇》

久久看书网(99kshu.com)

首页 >> 上古泰皇 () >> 第二十一章:初心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kshu.com/180626/

第二十一章:初心(2/4)

/p>

李沧立时语塞。

“傻愣什么?收起你的眼泪,进去看了再哭,也不迟嘛。没瞧见大伙都等着呢?”

王诩一脸的不耐烦。搬运那些藏书,阿季与他可没少花功夫。做了这么多事,一方面是为百姓着想,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李沧能记住这份恩情,在他们夫妻离开后,尽心竭力的守护着大家。毕竟村里,可堪托付的只有李沧一人。

随后,一群人参观了图书馆。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在十几间大大小小的房舍中纵向排开。竹简、龟甲、骨头、毛皮、绢帛等物,按照分类被有序的陈列着。一些看上去极为珍贵的古籍还以棉布做了封套,其中便有那卷李沧相赠的《道德经》。

这些珍藏,除了少数几个有学识的人懂得欣赏以外。其余的人则是满脸的问号,更有甚者惊呼出声。

“牛骨!”

以为他们家大人有宰牛后在骨头上刻字的癖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大伙逐一参观了藏书馆的每一个房间。队伍末端的李沧总是在大家的催下,依依不舍的最后一个从房间中出来。相比之前的感动,此时更多的则是震撼。这里的藏品多为原版的书简、织物的手稿或是骨质的残片,较之誊抄的古籍更显价值。

脚步声回荡在守藏馆内。人群后方的李沧刚行出几步,突然停了下来。不远处的少年,被人群簇拥着,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偶尔偏着头与身旁的百姓们嬉笑着调侃几句。小小年纪却总是在叔伯长辈间没大没小的。从相识到相知,李沧越发的看不懂了。凝滞的目光疑惑的看着少年的背影,缓缓的消失在通道尽头。

他到底是什么人?

李沧心里想着,口中吐出一口长气。

他究竟知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即便千金万金,亦是买不来的。

想了好一会儿,李沧自嘲的笑笑。少年也不是第一次让他感到意外了。他背过手去,若有所思的迈出了脚步。

不久后,众人行至另一处院落中,这里没有神秘的惊喜。反倒是给人一种盎然的生机。宽大的殿堂,周遭精美的景致,每一处都好像是刻意为之。

少年没有带着大伙去参观房舍建筑,而是走到一处茵茵的草地,撩起衣袍,盘腿坐下。众人学着他的样子跟着席地而坐。大家以为少年是准备讲些什么,不禁有种坐而论道新鲜感。却不想片刻过后,少年躺下了。似乎很享受的样子,口中叼着根草,懒懒的望着天空。

野宰大人带领全村百姓集体睡午觉,这事倒是新鲜。难得的惬意生活,大家伙立时放松下来,亦无人抱怨或是小声议论。他们也跟着躺了下来。

回想当初被官兵抓捕,险些送去晋国做了奴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富裕起来了,过上了几代人梦想却不曾拥有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要感谢野宰。

百来号人就那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默默地看着蓝天,看着白云飘过。气氛异常的安静与祥和。

半个时辰过后,几个孩童耐不住性子,开始结伴探险。他们在移植的花丛与草木中,钻来钻去。偶有新奇的发现,便大声呼喊自己的同伴。

就在这时,李仲与风姝来到了王诩的身边。他们似乎也想参与其中,或许是碍于长辈在村中的地位,不敢在人前嬉闹,害怕受到责罚。于是便向王诩求助。

“蝉哥哥!带我们一起去玩吧。”

李仲这鬼灵精,显然是想让王诩帮他应付自己的老爹。说话时还不时的瞅瞅李沧的脸色。一旁的风姝虽是没有说话,但嘟起的小嘴,满脸的期待,同样暴露了孩子的意图。这两个孩子自从那次吵闹过后,便成为了好朋友。如今俨然就是仲哥姝妹一样亲密无间的玩伴。

王诩直起身子,手掌抵着草地。将口中的青草随意一吐,然后满足的伸了个懒腰。

“急什么?以后天天在这里玩。”

随后将满手的草屑,揉在两个孩子的脑袋上。小孩也不生气,只是眨巴着眼睛,兴奋不已的问道:

“真的吗?”

王诩对着李仲挑了挑眉,一脸的坏笑。

“当然了。嘿嘿!以后可不准逃学呦!”

脑海中瞬间看到了李仲被教书先生打手板的画面。

两人的对话立时引来一片喧哗之声。百余人好像诈死一般,同时直起身来。如此夸张的反应其实不难想象。

读书认字在春秋时期可称之为最奢侈的事情,甚至比喝酒、逛青楼这样的事情还要奢侈。这时并非什么有钱人便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原因很简单。教材稀缺,有文化的教书先生就更不用提了。

此时的书籍是用小刀在竹简上雕刻而成,写本书真心不容易。各种被称之为“子”的大儒们,更是惜字如金。因此授课多为口头上的讲解,说些道德礼法、名人名事之类的东西。学生完全要凭借自身的努力与理解能力,来吸收这些缺乏条理性的知识,着实很不容易。不要妄想先生会写些试题,考校或督促弟子的学业。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很说明问题了。

若是放在现代,学校考试用竹简来做试卷,老师雕刻。那估计学校是开不去的,最后统统变成了体校。

其实在这时代,只要有些才学便能轻松的跻身进入士族阶层。大周的三套官制便意味着对文吏的需求量极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诩主动捐出家中的藏书就是想让李沧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多下些功夫。了解历史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一章:初心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