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1/1)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曾总结,“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可见,为官一任、治理一方,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正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对于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习近平同志还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俗语,说明不学习就可能迷失方向、陷入危机。发展一日千里,工作日益复杂,没有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怎么做好决策?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正是因为没有主动学习;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也正是因为没有积极学习。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掌握主动权。
■原典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释义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为《荀子》中的名句,现将原文中的“如学”化用为“为学”。这句话阐述了入仕为官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意思是说,读书人不一定都要习。
荀子在这段话里提到了三种人:“君子”“学者”和“仕者”。学者是很容易转化为仕者的,但无论学者还是仕者,要达到君子的境界,绝非易事。荀子认为,君子出仕做官,能通过自己的政绩让君王的声誉更好,同时减少治下百姓的愁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窃据高位,那就形同欺骗;而尸位之徒还享受着丰厚的国家俸禄,则无异于盗窃。因此为官者应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百姓做实事,真正做到不负所学。
荀子的这段话强调了学习是为官者的基本功课,不断学习是官员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一种修炼方式,故成为历代为官者的箴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