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疑问(1/3)
张采、顾梦麟、陈子龙三人是应社元老,新来的另外八十二名士子都是投军青年。`哈`
为了接待这些人,表现出自己的重视,车骑将军府三司幕僚齐至,这只是第一批,后续北方的心学子弟、孟学子弟、京中勋戚子弟都会派人,总共会凑集五百。宫里也要派一些人参进来,具体什么身份朱延平也不清楚。
张采当初送朱延平的那八个字上盖满了印章,这些印章就来源于这八十二名士子。
宴会散后,八十二名士子连同陈子龙当即领取军服,安排到中军营帐,开始了新兵生活。
朱延平个人的军帐里,与寇青桐大战三百回合后,两个人赤条条躺倒在‘床’榻上,一排蜡烛摇曳,寇青桐昏昏睡去。
朱延平侧躺着翻着江南各方面书信,张采、张溥等人他只是随意一瞥,没有重要信息就放到一旁。
他关键看的是顾炎武的信,顾炎武现在还在绍兴山‘阴’的蕺山入学,在刘宗周‘门’下与张溥、张采‘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同‘门’师兄弟。
顾炎武的信很长,问了详详细细的养兵、用兵及各方面的注意事项,这让朱延平感到很奇怪。
他与顾炎武维持在每月一封信的‘交’流上,对顾炎武的学习进度心里也是有底的。这些问题有一些是顾炎武之前询问过的,也有一些问题是他想都没想过,也没遇到过的,也有些问题是脱离实际的。
显然,这些问题超乎他的水准,更超乎顾炎武的水准。
顾炎武的字迹因为事实上的老师是刘宗周,与朱延平的字迹越来越像,他的字、鲁衍孟的字,与刘宗周是一脉相承的。
挪开寇青桐的手臂,朱延平起身裹上里衣,两‘腿’之间的宝贝晃‘荡’着,来到桌前点燃灯笼,将一页页信纸铺开,双臂环抱在‘胸’,努嘴眯眼。
“老爷?”
一旁‘床’榻上,‘春’梅察觉动静,‘揉’‘揉’眼睛,整理发式,起身。
“取些甜酒来。”
朱延平回头看一眼,呼一口气继续凝眉,沉思。
端着‘玉’角,缓缓饮一口,脑海中的一些可能事件被排除。顾炎武的记忆力,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不可能重复发问。
他又不可能提出那些朱延平都没去想的问题,这些问题出乎朱延平的军事体系。
隐隐中一个猜测出现在朱延平脑海,那就是刘宗周、张溥怕他不给这些三吴子弟言传身教,不传真本事,借顾炎武的口,以顾炎武的身份与他探讨兵学。
或许蕺山那里已经聚集了一帮懂军事的文人,缺乏的就是实战经验,来和他讨论兵法。
这年头儿很多的大将只会带兵,不懂兵法中的用兵套路,即指挥策略!
很多的文官将领,都是攒够了经验后才会带兵,这经验多是给前辈当幕僚一点一滴学习来的。除非嫡系,很少有人会倾囊相授。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很正常。尤其是打仗是一‘门’技术活,军事大家很少讲养兵的事情,说的都是用兵的条略。不会养兵,光学用兵,就是空中楼阁。
戚继光的两部兵书是养兵方面的大成之作,依旧有‘私’藏的传家宝贝。学会养兵,与会养兵,前者缺实际经验,根本是两件事情。
朱延平不认为自己的军事造诣有多高,关键是南南北北的人,上上下下的人都认为他很高。
甚至家乡镇海卫有流言说他是李家老太爷的关‘门’弟子,月下传授兵法韬略等等之类,李家保持沉默,又有戚刀、冰瓷海碗相赠,使得太仓人多认为他的兵法来自李家老太爷,间接来自于戚继光。
孙海曾给朱延平说过,做大事的人首先不能自己谦逊,谦逊是做给人看的,自己拿主意做事情,就是要刚愎自负,要有自己的主意。否则事事听别人的,你还怎么当头儿?不当头儿,又怎么能做大事?
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那是耕地的牛,耕不动了,就会宰了下锅!
深受影响,朱延平内心已经断定顾炎武被强迫了,所以顾炎武提出一些他点拨过的问题重复发问,就是提醒他!
应该就是这样!
他心中对张溥、对应社、对刘宗周这位海内大儒有了意见,更是坚定的认为这些人使坏。
打开临洮寿龟砚台,朱延平缓缓磨墨,提笔写了一份短信,封装后揭开帐帘。
夜间值哨的楼靖边见到灯光溢出,抹抹脸提神,走过去拱手:“将军?”
“‘交’给陈雄,让他派‘精’干人手,将这件事情‘弄’明白!”
“遵命。”
朱延平双手叉腰,赤着‘胸’膛抬头看着夜空,徐徐夜风吹拂:“那些士子如何?”
“有些不习惯寂静,可能是初入军旅格外‘激’亢,巡哨呵斥数次,才安静下来。”
“既然他们一身‘精’力……那告诉何冲,对这些人先行半月体能训练,以每日累瘫为止。记得天明后,先让秦大中带人去检验身体,有暗疾的脱离训练序列。食谱上采用高消耗补充食材,别‘弄’死了这帮宝贝。”
练兵真的会练死人,有些人是有暗疾,有的是血糖含量过低,高强度的运动后,会休克致死。
楼靖边黑夜里眨眨眼睛,感觉自己一句话把那些老爷兵可给害苦了。
回到帐中,刚躺下寇青桐无意识的就把手臂搭到他‘胸’膛,贴的紧紧。
朱延平越想越气,他最讨厌、最厌烦的就是‘阴’谋和种种心眼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