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整顿(1/2)
吴维在九月初回到了的里雅斯特就任帝国海岸要塞防卫司令部总司令和海军陆战队司令一职。
马克西米利安大公虽然对于皇帝削减他手上军事指挥权的作法十分不满,但和皇帝一样,对于这位比他们小了十好几岁,对于他们现在地位没有任何威胁的幼弟还是相当宽容和照顾的。
况且吴维现在是哈布斯堡家族里公认的“天才”,另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赚钱方面,对于权力的角逐不怎么感兴趣。
哈布斯堡帝国除了在抵御奥斯曼土鸡入侵时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外,在历史上似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奥地利帝国能够拥有目前的地位和地盘,基本上有赖于特蕾莎女皇这位老奶奶的联姻扩张手段。
在欧洲的历史上,哈布斯堡帝国就基本上不能算是一个军事强国。在1740年的王位争夺战期间,还输给了当时很弱小的普鲁士,最终被迫割让了西里西亚地区。
奥地利帝国拥有三千五百多万人口,陆军的装备也不是很差,但是在战场上的表现,要远比法国和俄国差得多,只比皮埃蒙特人要强一些。很令人奇怪的是,奥地利帝国到现在都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兵役制度,保守而顽固的陆军也没有建立起高效的指挥体系,军队的编制庞大臃肿,指挥系统庞杂而混乱。
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来自帝国国内二十多个民族的士兵混杂在一起,却不管这些部队的民族结构。这在平时是没有问题的,士兵们都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不会因语言问题而引起指挥不灵。但到了战时,大量最新征召入伍的农民可不是谁都能听懂指挥官所说的话,这就造成了整个指挥系统的崩溃。
吴维在接管海军陆战队的指挥权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将原来的两个陆战旅拆解成了三个旅。他认为后世的三三制陆军编制更为合理,实际上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已经为基本战术编制作了很好的解释:在未来的战争中,一个基本的战术单位要承担两个方向的任务,即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一支预备单位要随时准备投入到主要目标的战斗之中去。
这就是各国陆军采用三三制编制的原因和优点,吴维虽然不怎么理解这些理论,但后世所有国家的陆军编制都采用这种三团、三营、三连式的编制自然有它的道理。
主要的改动是在团营级编制方面,奥地利帝国依然采用的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所延续下来的习惯,每个步兵团下辖四个步兵营,每营下辖有四个步兵连。吴维把这些步兵团的编制改成了三营九连制,多余出来的部队就用来组建成新的部队。
虽然他也在向弗朗茨皇帝和雷纳大公极力在推荐这种新的陆军编制,可是却被皇帝和雷纳大公毫不犹豫地给拒绝了。
海军陆战队的兵源主要来自于卡林西亚、滨海省和达尔马提亚地区,其中德意志人和克罗地亚人占到了一半多,其余的是斯洛文尼亚人、意大利人和马扎尔人、塞尔维亚人。虽然民族成份复杂,但在指挥上却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就是吴维在部队的训练之余,以为士兵们传授工业技术为名,在陆战队中强行推广德语教育。由于他向这些士兵们许诺,在退役后,会安排他们进入自己的工厂里务工。为了自己将来的工作,这种职业培训式的德语教育在士兵中间很受欢迎,很少遇到抵触。
后世也许是受英语版历史书的影响,吴维一直认为奥地利帝国的民族问题是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但在亲身经历后才发现,在这个年代,经过多年培养的各民族贵族军官对于帝国的忠诚毋庸质疑,他们对皇帝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忠诚甚至超过了德意志人。
在1848年的大革命期间,克罗地亚人保护了皇室的安全,哈布斯保家族正是依靠克罗地亚的部他,平息了维也纳的暴动,另外则是依靠伏依伏丁纳地区德意志化的塞尔维亚人组成的部队,平息了匈牙利的内乱。
相对于部队里的马扎尔人和意大利人,吴维则比较喜欢更为忠诚和勇敢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以吴维目前的影响力,根本无法说服陆军部里的那些保守的顽固派们会改变陆军编制,他只能钻空子,利用新兴的帝国海军正在发展的时机,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帝国海军的港口和基地都设有卫戍部队和要塞守备部队,名义上这些要塞守备部队是归海军司令部指挥,但实际上各要塞司令部的人员任命却由陆军部掌管着。吴维就任要塞和海岸守备部队总司令后,首先要拿回来的是人事任命权。
这需要做好与陆军部翻脸的准备。
在吴维有意识地扩充下,海军陆战队一个师的编制扩大到了三旅九团,再加上师属炮兵团、运输团、警卫侦察团、工程营等辅助部队,人员的编制超过了24000多人,都快赶上了驻乌迪内的帝国陆军第8军的人数了。虽然这引起了陆军部不少的抗议声,但在马克西米利安大公的支持和雷纳大公的默许下,这支部队丝毫不为所动。
很快,建在科佩尔岛上的陆战队训练营以严苛而在帝国内部闻名,每天的训练量比山地步兵还要大,对于一些来自于蒂罗尔和卡林西亚山区的新兵来说,最可怕的训练应该是5公里的武装泅渡。
科佩尔训练营设在远离城市的海岛上,整个训练营的建筑物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或是砖木结构的,规模很大,营房、餐厅和各种训练场地、设施齐全。相比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