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隔墙有耳(1/3)
却说谢直答应了高主事,准备去看看他侄子高明如何,然后再决定是否收这孩子为徒,正好告辞的时候,却被人喊住了。
我在这呢能有熟人呢!?
谢直一愣!
洛阳粮案虽然是他一手揭开的,但是在金銮殿上连放三炮之前,还真对洛阳粮案的全貌不甚了解,要说他最熟悉的,还是漕帮的那一帮人。
不过呢,御史台乃是整个大唐朝堂的监察系统,在三法司里面,隐隐约约占据着一个超然的地位,就连御史台的大牢,都隐隐压了其他司法部门一头――这里只关犯官,不关闲杂人等!
也就是说,漕帮的那一帮人,都没有资格被关押在御史台之中。
而有资格被御史台亲自关押的,除了高主事,都是洛阳粮案的一众犯官,谢直还真得不熟悉。
回头一看,果然不认识。
只见这位犯官的年岁可是不算小了,一头花白的头发,松松垮垮地疏在一起,还有几缕不自然的飘荡下来,一张脸倒是周正,不过却也不满了灰尘,接着御史台大牢里面有限的光线,也能看清楚他脸上的疲惫。
这位犯官一见谢直把目光转向了他,也不由得精神一震,连忙开口。
“可是谢三郎当面?”
谢直没说话,却把目光转向了高主事,询问意味颇浓。
高主事刚刚把自家侄子硬塞给谢直,自然对他感激不尽,要是侄子真能拜师谢直,从高明来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算不浅了,一见谢直动问,想都没想就把这位犯官的底子给掀了。
“正是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
谢直一听,猛然一震,竟然是他!
真要是说起来,别看谢直到了洛阳城之后干了这么多的事情干,除了事件本身,单单从立场来说,净跟人家老杨家对着干了,杨七、杨二姐、杨……可是说来好笑,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杨玄。
主要是因为这位杨家家主身为河南府士曹参军,又赶上了河阴仓、通济渠等一连串的“国家工程”,他不得不代表河南府这个当地的行政层面出面亲自操持,一年到头奔波在外,连家都没时间回去,又怎么会见过谢直?
在当时的杨玄看来,他真正的对手,应该是同为河南府诸曹参军的谢璞,至于谢直,不就是谢璞家的侄子嘛,出面闹事,也就应该由自家儿子杨出面接下他的招数而已,这才是旗鼓相当,说白了,谢直与杨家的争斗,不过是小儿辈之间闹着玩而已,输赢胜败又能如何?
结果,等谢直到了河南县白身三告,他想后悔都来不及了,杨气得吐血,杨家女儿的名声被谢直怼了个稀碎!
等那个时候杨玄再想出手如何,却也来不及了,正所谓积重难返,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而且他当时正在通济渠监工,同时又肩负着洛阳粮案这一众犯官“发家致富”的梦想,实在是一点功夫都没有啊……
然后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他深恨谢直,准备利用何大龙对谢直的怨恨,接着洛阳城粮价飞涨的机会煽动通济渠青壮闹事,却迎来了谢直的亲自现身,仅仅凭借自家的威名和两柄长弓,就把他多日的谋划戳了个稀烂,随后更是在金銮殿上连放三炮、一举揭开了洛阳粮案的遮羞布,让一切蝇营狗苟全部大白于天下。
最让杨玄接受不了的,却是谢直控制住通济渠的局面之后,明知道他这个幕后主使就在通济渠的小院之中,竟然没有见上一面的兴趣,直接派了谢家部曲入内捉拿。
等到他被谢勇带出小院之中,人家谢三郎,早就带着人金銮殿告状去了……
事情虽然简单,但是太伤人了!
好么,我这还处心积虑地对付你呢,您嘞一出事就反转了局面,然后见都不愿意见上一面……
这是什么!?
这是人家谢三郎根本就没拿咱当事啊!
连个面都不见,还有这样的对手?对手对手,不见面……对得上吗?
杨玄经此一事,也算彻底弄清楚了自己以及杨家在人家谢直心中的地方,不由得有些意兴阑珊,别家打架,打了小的出来了老的,到了老杨家,儿子不行,感情老子也不行……
刚刚想明白这些的杨玄,当时差点被气吐了血,再加上一直以来倚重为左膀右臂的高主事反水,亲自出面一个人一个人地指征,杨玄也没有了半点抵抗的意思,在意兴阑珊之中,半推半就地就承认了自己的一切罪责……
认了!
没辙,不认也不行啊……
不过,在认罪之后,他独自一人待在牢房之中,也不由得思绪连篇。
不瞎琢磨也不成啊,认罪以后御史台的人都不搭理他了,想立功帮着办案朝廷都用不着他,有人家高主事呢,用得好好的,何必换人?难道换人之后,也去求天子李老三再给一个恩典、饶他一条性命?何必呢?经手的三法司官员都不傻,没必要给自己找那麻烦……
却说杨玄一路瞎琢磨之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们老杨家,他在大唐官场沉浮多年,自然对大唐律疏相当熟悉,都不用去翻看,以自己的情况,断无生理,沾上了所谓“谋反”的罪名,不但自己得死,儿子杨,兄弟杨二爷,一个都活不了,男丁斩首、女眷充公,这就是最后的结果了,如果审理洛阳粮案的官员下手不太狠的话,说不定自己的小儿子杨可能还能得一条活命。
想到这里,杨玄就是一声长叹,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了,无论如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