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初级碳纤维(1/2)
王赟的实验室占据了整整一层楼,依次摆放着驱动机组、纺丝机、水洗机、牵伸箱等处理原丝的设备,而在楼的另一头,则有搓管机、薄膜缠绕机、抽芯机、抛光机、固化烘箱等碳纤维的处理设备,可以看出,王赟不光在研究碳纤维的制造,而且也在研究碳纤维的应用。
看到这一幕,苏城叹声道:“王博士辛苦了,同时做两个方向,不容易啊。”
这一句话,就把王赟说的眼眶红了,算上他在研究所的时光,十数年的光阴,何止是不容易。
这么多人看着,王赟很快收敛了表情,嗓子却有点哑的说:“我也习惯了,现在身边还有助手,我主要精力放在碳纤维的研发上,有空闲的时间,就尝试一下碳纤维的应用。国外公司把碳纤维的应用都研究的很透彻了,咱们落后的还很远。而且,国外公司总是考虑使用强度高,模量大的碳纤维,我觉得有点浪费,很多东西,没有必要使用那么好的碳纤维,我是希望能用更便宜的碳纤维,做出国外的某些重要应用的效果。”
这就是中国的山寨精神啊!
苏城听的只能点头,心里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碳纤维是真正的朝阳产业,现在看起来很好的产品,用不了三五年时间,就会更新换代成普通中档产品了。如果是普通的研究员,将精力放在低成本应用上面也就罢了,王赟能提前好几年。做出差不离的碳纤维,这样的水平,浪费时间在其他方面。就太可惜了。
但是,这样的道理,苏城知道,王赟怕是更清楚,所以他反而不好劝,只能沉默以对。
这王赟若是冲着名利去的,只要研究碳纤维一项。就足以功成名就了,与碳纤维这种革命性材料相比,碳纤维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偏偏王赟是一片公心使然。所谓“学者的良心”这种东西,随着改革浪潮的汹涌澎湃,是越来越少了。再过几年,人们恐怕都不讲良心。只讲制度了。
王赟。只是又是一个幻想着改变世界的研究员。
苏城望着王赟单薄的身体,却想:如果他真的能带来国产化的碳纤维,改变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许改变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但终归是改变了。
黎涣祥很快将话题转了过来,笑道:“咱们国家,以前军用的碳纤维,都是买国外的用,巴统禁用以后。还买过一段时间的民用碳纤维做军用的,现在高档次的民用碳纤维都不卖给咱们了。降低原料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苏城却是不知道这茬儿,讶然道:“这么说,咱们是想买好的碳纤维都买不到?”
“正规渠道,肯定是不行了。”黎涣祥啧啧了两声,道:“您都不记得咱们启动碳纤维项目那会了吧。”
苏城实话实说:“没什么印象了。”
他的大华实验室都扩充到3000人的规模了,项目的数量只比这个多,要说重要性,研究出了成果的碳纤维固然重要,但当年立项的时候,就只能说是普普通通了,同样立项的太阳能项目、电池组项目、高压输变电等项目,至今没有一点反馈,苏城就是想要关心,也关心不过来。
只有像是王赟这样,做出了实效的项目,才能得到他的注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见到结果,谁又能知道碳纤维项目是三年出成绩,五年出成绩,还是十年出成绩。
黎涣祥一副了然的样子,道:“大华船业那边提出要求,希望在95年前后,能研发出适用于压缩天然气罐的碳纤维,如果不能研发出合适的碳纤维,希望能解决压缩天然气罐的碳纤维应用。因为这个要求,咱们才给碳纤维项目组,增加了300万元的经费,所以才有了沥青基的碳纤维。”
王赟点点头,道:“聚丙烯腈基的碳纤维的发展潜力更好一点,但要说快速研究和廉价供应,还是要算沥青基的碳纤维。”
这两种碳纤维,苏城以前是不懂的,普通大学生估计也难知道碳纤维的具体分类。倒是在过来的路上,苏城了解了一些碳纤维的常识。正如王赟所言,聚丙烯腈基的碳纤维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也受到更多的重视,而采用沥青为原料的碳纤维,目前虽然有模量较高的好处,但优势是越来越弱了。在强度远逊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情况下,沥青基碳纤维的唯一好处,大概就是成本较低了。
目前,王赟的研究方向就是沥青基的碳纤维,算是符合中国目前的需求。苏城对此不做评价,颔首道:“那现在的成果,能用来做压缩天然气管吗?”
“还有一点难度。”王赟不好意思的道:“各向同性的碳纤维,目前的应用面比较窄,大概就能做一些体育用品吧。压缩天然气罐所需的碳纤维,至少要等到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出笼,才有希望。当然,用咱们目前做的碳纤维,做一些船舶的建筑材料,还是很好的。”
lng船之所以号称是船舶业的明珠,就在于它使用的技术,几乎全都是世界顶尖的技术。从殷瓦钢到碳纤维,放在90年代初,差不多都属于只有一两个国家掌握的高科技,而且,不像是很多的项目采用高级材料只是锦上添花,lng船是只有采用高级材料才能使用的船舶。
别的船只的钢板用厚一点的都会觉得吃亏,而像是lng船之流,混合着碳纤维做支架,也不见得能把成本提高多少。这可是成本两亿美元的大家伙。
大华实业的lng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