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储量报告(1/2)
阿塞拜疆的情报组织也不是吃闲饭的,阿利耶夫上台后首批整肃的机构就有内务部,不仅将之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更将之第一时间扩大。这也是很自然的,阿利耶夫早在30年前就是阿塞拜疆的克格勃头子了,他又不掌握军队,要是连内务部和特种jing察部队也不能掌控,那位子就太难做了。
遍布巴库的内务部情报人员,每天都在忙忙的调查外国公司。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哪个石油公司是守规矩的,尤其是在中亚这种地方,守规矩的石油公司根活不下来,底层的官员,就能让这些公司寸步难移,国家级的吃拿卡要更是厉害,阿塞拜疆要是没有苏城的经费资助,依旧要找其他的财东买单,若不如此,zfu非得崩溃不可。
因此,阿塞拜疆的内务部,主要做的,或者说能做的只是控制工作,不让外国公司搜集情报的行为太过火,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最大追求了。这一方面是出于阿国的国情,一方面也是其实力使然。巴库近i里出现的外国石油公司实在是太多了,且有势力庞大的巨型公司,他们也不是阿国情报机构想查就能查,想查到什么就能查到什么的。
应当说,各国石油公司虽然求着阿利耶夫,以期获得阿塞拜疆的石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毫无底线,只是石油公司的底线,一向是低于正常水平罢了。
倒是对权力和金钱的敏感,是石油公司的专属属xing,一个刚刚duli的小国,尚无触动这根神经的基础。
如大华实业这样的公司,虽然发展迅猛,且极早的建立了信息局。但苏城始终只敢让他们搜集公开情报,也就是阿塞拜疆的特殊情况,才让苏城兴起了搜集秘密的商业情报的念头。
对董峰等大华信息局成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体验的机会。一方面,苏城在阿塞拜疆的关系硬扎,上到总理阿利耶夫,下到官场小吏,他都有联络的渠道,如此一来。就不怕因为搜集商业情报而被公开审判。另一方面,中国和阿塞拜疆的地理距离不是太远,无论是心理还是现实,这都有助于可能的止损。
不过,董峰和他的信息局也没有多少人手去做秘密情报行动。事实上。地处一线的工作人员唯有1个人,也就是复印资料的刘毅,他是唯一清楚资料流入流出的,除此以外,连董峰也不清楚具体的事项,更不清楚有哪些具体的件。至于汇集资料的人,只是在做普通的钱权交易。而传递资料的人并不知道自己传递的是什么。当然,三名负责翻译资料的人也了解资料内容,但他们远离一线,看到的更是经过复印和处理的资料。在巴库期间,也缺少出门的机会。
这种一个简易而简单的机制,其实正是大多数公司的秘密商业情报搜集的方式,枯燥无味。除了要更加谨慎小心以外,没有多少激情和快乐。大部分的公司也负担不起复杂的秘密情报搜集。因为普通的公司职员不一定有一颗大心脏去负担此等事务,有一颗大心脏的职员,也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素质。
大华信息局的刘毅,是少有的适合一线情报工作的人员,事实上,就是信息局的局长董峰人,也不一定适合一线的秘密情报工作。
以大华今i的规模来看,一名一线情报员,数名准一线情报员,以及十人左右的二线辅助人员,就是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规模了。
巨型石油公司倒是能做出更大的规模,在一战前后,美国南北战争前后,那些超级公司的情报人员都曾发挥过国家情报人员不能发挥的作用。但是,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社会和道德标准的出现,巨型石油已经渐渐的淡出了情报界,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影响国家机构,通过国家情报组织对经济商业情报的搜集,在这一点上,最为人所了解的是i财团和i情报组织。
尽管有着各种不便利,尽管有着一定的危险,苏城还是采取了商业情报组织的做法,最大的原因仍是阿齐久油田的价值。
好在刘毅是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年轻人,机敏、大胆且勤奋。哪怕只是一个人呆在密闭的房间里,不停的做着近乎相同的复印工作,他也不厌其烦。
更多的件被送进安全屋。
刘毅一边复印,一边装箱。
硕大的德国机器,彻夜的不停的鸣响着,以至于刘毅很快将它当作了无害的背景音。
这种体力活,在工作七天以后,才达到高峰。
然而,刘毅还没有来得及抱怨,一份特殊的件送了过来。
“这次的复印,你必须遮盖住一些字。”这是通讯员少有的说了一句话。
“遮住什么话?”
“每页的页码,全都要折起来。另外,每个几页,会出现一个同样的符号,也要遮盖起来。”
“什么意思?”
“没时间了,边说边做。”通讯员就在外面的房间,拆开了件,边找边道:“这个件是限量颁发的,什么内容我不知道,但每个件的页码上都有编号,jing确到得到件的人。另外,页面上的符号是复印前的印章,一般盖在助词或者标点符号上,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数量不定,注意不要漏掉了。”
“这么麻烦。”刘毅嘴上说着,整个人已经兴奋起来了,这正是他想要的工作。
通讯员略有焦急,道:“件是突然发下来的,只允许看3个小时,路上耽搁太久了,我得在10分钟内离开。”
刘毅眼睛都冒出jing光了:“好招数,要是不知道的,肯定要露底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