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举目之下全是敌人(1/2)
李石没有继续和张骞聊海军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他一个大鸿胪少卿可以解决的,对他来说听多了也没有好处,这些事情自己终归还是要找个时间给父皇尚书说一说。
李石知道这件事情不远了,再过两个月,也就是自己成亲之后,就是半年一次的宗室考试,每一次都是父皇亲自出题,把所有十二岁一样的皇子给叫到一块,出一些题目让自己这些人独立写出来对策,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知道皇帝会出什么问题,谁也不知道对方写的是什么问题,每一次都是父皇亲自收起来,就连高力士都没能插手,足以可见父皇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李石打算等下一次考校的时候,自己要写一写问题,甚至等自己成年之后,还要经常的和父皇聊一聊这一方面的事情。
李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总觉得这大周皇朝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
军事这方面自己是插不上手,也不可能插手的事情,如果自己要插手,就算是父皇也会对自己有意见的。
吏治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目前的大周皇朝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勋贵们所掌握,如果是平民,最多只能做一个刀笔吏,这样下来可不行,挡着了上下层之间的流动,那么下层的人就会绝望,一旦绝望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李石还记得在地球上,有两个文人在大宋科举,老是中不了,最后一气之下去了西夏,帮着西夏打大宋,最后还写了两首诗,这种事情真的不要太多。
反正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近现代的国际关系概念,也没有主权国家概念,也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所以对于古代的人来说,良禽择木而栖是很正确的事情,谁能够给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自己就为谁效力,不存在什么汉奸不汉奸的说法,指责张弘范是汉奸,张弘范还说北方的汉人才是华夏正统。
李石很明白,古代和现代,这是两种体系下的产物,不能拿古代套现代,也不能拿现代的概念来套在古代王朝身上。
一定要给下层的人民一个上升的机会,如果一丁点的机会都不给,那么只会让底层的人摧毁这个国家,可是怎么给这群人上升的机会也要仔细的考虑。
军队倒是很客观,就是看打仗,谁能打仗,谁能打胜仗,谁就能上升,军队里的这些统帅们,就有不少是普通平民出身,他们不是传承几百年上千年的贵族,也不是地方上的世家门阀,他们连寒门都算不上,是连门都没有的庶民黔首出身。
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打仗,单单使用军功爵制度明显不合适。
种地也给爵位,但是无济于事,因为农民想来只有盲从的没有带头的,凡是带头的都是那些读书人,而读书人恰恰是最不好办的。
读书人,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天才,是经世济民的好手,是治国理政的能臣,皇帝不听自己的就是皇帝的错误,而往往这些人都是眼高手低的废物,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是自己还不自知,总觉得是别人对不起他,而不是自己的问题。
这群人就是李石最需要注意的哪一个群体,不给他们上升的渠道,他们要闹事,给了他们上升的渠道,他们很多人又是废物,只会夸夸其谈,一旦让他们干正事了,就会麻爪,甚至还会扯后腿。
这个看不起,那个看不上,还说什么君子远庖厨,没看到人家伊尹就是厨子?
李石还记得后世的吴晗曾经说过一句话,读死书,死读书,从来没有结合过实际情况,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
勋贵们最起码还是打天下的那群人,他们最多只会觉得这个天下是自己或是自己祖宗打下来的,是有自己一份子的,自己要守护好,而文人出身的官僚们可就没有了这个想法,天下,那是皇帝的天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还不趁着有权的时候多多给自己挣点钱,等老了之后连个棺材本都没有,没有钱,怎么在老家买地?没有钱怎么培养后代?没有钱怎么著书立传?没有钱,怎么传承发展下去?
而这些钱哪里来?还是不是偷国家的钱?对此,李石很清楚,科举出身的官僚,一心一意为国家的不多,为自己谋私利的太多太多。
想当年大萌皇朝的官方朝贡舰队多么的恢宏壮观,可就是因为官方朝贡贸易阻碍了地主豪强们发财,一把火把海图都给烧了,然后就是各种走私,走私对于国家来说没有任何的益处,偷税漏税只能损害国家。
后来的满清搞四口通商,只允许官方掌握海洋贸易,还被人骂成闭关锁国,李石真的想啐他一脸,闭关锁国是经济贸易上的名词,国家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可以,说闭关锁国,搞清楚名词的属性再说。
“到底要不要搞科举制呢?”李石很是困惑,科举制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就是能够给下层一个上升的渠道,也能够给皇帝增加很多下层出身的官吏,现在的国家,大部分的权利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勋贵们的手中,他们对于皇帝来说,也是一个极大地威胁。
皇权自古以来就是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皇权必然要凌驾于其他之上,这种权力斗争还会伴随着利益斗争,李石对此不得不谨慎小心,一不小心就会把所有的勋贵们给挤到对立面,他们要是合伙起来想要推翻自己,那是很容易的事情,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
想要从勋贵手中夺权,就必然要增加属于自己的力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