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2)
众人视之,说话的乃是司马懿也。
曹操闻言,大喜道:“如仲达所言,计将安出?”
司马懿回道:“臣以为,襄阳、合肥都是国之巨防,不可不取。
然襄阳在汉水之北,我军纵然取胜,一旦关羽横军江上,我军将无用武之地,是以我之短,攻彼之长,只能望水兴叹,隔江对峙而已。
而反观合肥在长江之北,四面平原,正是步、骑用武所在。若先用兵此处,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正合兵法机要。
故而臣认为:关羽骁勇,不可猝除,反而围攻寿春的江东孙权,容易击退。
故应当先易后难:先破江东,再纠集淮南兵马,共击关羽,以势压人,此乃万全之策也。”
司马懿说完,部将臧霸便出列道:“司马仲达所言甚是。末将不才,愿请兵万人为先锋,为魏王先破孙权一阵……”
臧霸话未说完,韩浩、秦朗、任峻、枣袛、王淩等等将领尽出列道:“末将愿为先锋,为魏王先破孙权一阵,挫其锐气。”
“仲达所说,也有道理。”曹操见状道:“至于先锋之事,既然宣高最先请兵,便以他为先锋吧。”
随后,曹操便令臧霸为先锋,领精骑一万在前开路,随后自己领大军在后。
曹军过黄河,经许昌,诈称救襄樊,实则过许昌之后便转汝南,往寿春而去。
……
正攻打寿春的孙权也听说了曹操起兵之事,便差人打听,听得曹操是救襄樊曹仁,这才放下心来,继续催促大军攻打寿春。
这一日,孙权正催兵攻城,忽然后军大乱。
孙权见状,急忙派人前去打听,得到回报说:“曹将臧霸领精兵万众,袭击了我军后方。”
孙权听了回报,不由得惊异道:“他不是与曹贼同去救援曹仁了么?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
惊讶归惊讶,孙权说完,便连忙令鸣金退兵,又令丁奉、徐盛领兵断后,望南徐徐而退。
臧霸领精兵到了寿春,见江东军正在攻城,便出其不意,直指东吴大军,击破其后军后,便在江东大军之中往来冲杀,吴军大败而退。
坚守在寿春城头的张辽见状,连忙去报夏侯惇道:“臧宣高领精兵击破东吴后军,江东军已然大乱,我等可趁机出城掩杀,两面夹击,可获大胜。”
夏侯惇听了张辽建议道:“文远所说的,正与我的想法相同!”
于是夏侯惇便点齐兵马,与张辽各领兵将杀出城来,东吴军在两面夹击之下,顿时由退败演化为大溃败。
曹军趁势,追杀不止。孙权连忙指挥大军逃遁数十里才堪堪甩掉追杀的曹军,于是便退驻到成德县。
夏侯惇与臧霸合计一番,便想扎寨在此,明日再战东吴。
张辽听了,便劝道:“不可如此!我军此次大胜,敌军士气受挫,正好利于回军守城。
若是不退守而至于出战不利,只怕到时候连寿春也不保全。
因此,末将认为,与其与在此驻扎对敌,徒增风险;不如领得胜之兵退守寿春,以待魏王来援。”
夏侯惇听了张辽所说,开口回道:“你所说的十分有道理。但魏王任命我为淮南总督,离去时我军尚且据有濡须城及东西二关。
然而如今,不仅被江东夺回濡须等地,更是丢失了合肥,退守寿春。今日既然得胜,若是不能趁势夺回合肥,实在无颜去见魏王。
文远不要再劝了。”
张辽见状,再三相劝,夏侯惇只是不听。最终被劝得烦了,才对张辽说道:“既然文远害怕寿春有失,那我便给你三万人马去守寿春,我自与臧霸领兵去破孙权,取合肥如何?”
张辽见夏侯惇主意已决,不可说动,便无奈同意,领三万人马回守寿春。
……
且说孙权败了阵,便召唤众文臣武将商议道:“如今臧霸既然来到此处相助夏侯惇,想来曹贼也离此地不远了。
只怕寿春是难以攻下了,孤的意思是想暂时退守合肥,等待陆伯言取了广陵、回军与我会合之后,再共同进军,去取寿春。
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了孙权所说,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意见不一,一时之间,嘈杂不堪。
就在此时,张昭出列,众人顿时一静。
张昭这才对孙权说道:“俗语有云: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
今日曹军既然取得胜利,必然恃胜而骄,来日必然来此搦战,吴侯可据守不出,敌军屡次搦不得战,必然懈怠。
届时吴侯再分兵前去劫营,可破敌军,胜过白日厮杀。”
孙权听了张昭所说,十分欣喜,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次日,果然不出所料,夏侯惇领着曹军前来搦战,孙权依照计划,坚守不出。
之后数日,夏侯惇与臧霸二人轮流兴兵来挑战,孙权照旧不出。
又一日,孙权见曹军懈怠了下来,便召来丁奉徐盛:令丁奉引一路军取左路,徐盛引一路军取右路,孙权自领兵马取中路。
当夜二更时分,江东三路军马齐发。
来到半路,探马来报曹军果然懈怠不做准备。吴军便拥入大寨,放起火来,烈焰腾空。
夏侯惇见江东前来劫寨,慌忙领军来敌。后又见事有不谐,便领败军且战且走,徐徐而退。
另一边,早有朱桓奉命扮作战败曹军模样,只看南边火起冲天,便来到寿春城外,诈开城门,又有全综在不远处接应。
朱桓来到城下,诈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