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积极地行动(1/2)
因此,之后俾斯麦直接电令德国驻开普敦总领事,通知英国殖民当局安哥拉-贝奎那(纳米比亚)地区已经处于德意志帝国的保护之下。
这是德国人的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英国人肆无忌惮地利用自己的国家优势,大有在非洲一家独大的样子。
1882年英国人已经占领了埃及、苏丹,再加上原本在英荷战争中得到的南非开普敦,南非也已经握在手中。
非洲的印度洋沿岸,就更不必说,为了保护印度殖民地的安全,英国人不会让任何国家在非洲的印度洋沿岸站稳脚跟。
印度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异常重要,拥有印度的大英帝国,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世界霸主,没有印度的英国,她和德法有什么实力差别?
英国是个王国,之所以有大英帝国这个头衔,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皇加冕了印度皇帝的头衔。
印度就是大英帝国的霸主根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面积广大,作为文明古国起源地之一,印度经过了几千年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了,她的价值,根本不是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样的荒无人烟,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可比的。
事实上,向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样的英国殖民地,都是一战二战之后,才渐渐发展起来。
加纳和尼日利亚也有英国商人活动,不用说,这些地方别的国家也插不上手,早晚是英国人的。
这些地区还仅仅是英国人明面上的非洲势力范围。
因为英葡同盟的存在,英国人在葡萄牙的殖民地,其权利与地位同葡萄牙人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安哥拉与莫桑比克,也可以看做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这么算下来,非洲的有经济价值的地方,基本上大部分地区都归属英国了,其他国家加起来,只能分享剩下的边角料。
比如法国,一大块法国北非地区,看着面积广袤,可那是一大片沙漠呀,撒哈拉大沙漠,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呀。
现在英国人与葡萄牙人,又要把非洲中部的刚果河流域纳入掌控当中。
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都不可能容忍英国人的这一贪得无厌的行为,否则以后的非洲,就会像现在的印度殖民地一样,成为英国人的禁裔,旁人触碰不得。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最耀眼璀璨的一颗宝石,是英国人的核心领土。
但是,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后来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之后英法跟进。
英国人利用自己岛国的独特优势,在一系列欧洲战争中左右逢源,合纵连横,先后从其他国家手中夺取了印度的领土,直到最后,印度除了一些零星的地方在葡萄牙和法国手中,几乎全境被英国人占领了。
现在又轮到了非洲,如果英国人在非洲一家独大,那么几十年后,非洲会不会也像今天的印度一样,完全被英国人掌控?
毫无疑问的是,面对这一现状,法德两国都不会坐视不理。
换句话来说,此时,无论法德两国对于刚果的态度如何,他们是否同意由刚果委员会来管理刚果河流域,他们都必须首先联起手来,孤立打压英国人,打破非洲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阻止英葡同盟获得刚果河口。
君士坦丁把这些情况向众人说出,众人一阵沉默,似乎是在揣摩君士坦丁的陈述。
“可是法国上下非常仇视德国呀?他们会愿意与仇人德国联手么”,奥尔嘉王后很快就找出了君士坦丁推断的漏洞。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得到了原本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索赔了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承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法国人心里怎么可能没有芥蒂?
“1878年的柏林会议后,德国就试图缓和德法的矛盾了,俾斯麦做出了偏袒奥匈的柏林条约,俄国人与德奥渐行渐远,俾斯麦眼看孤立法国的行为失败了,就一直在支持法国人扩张殖民地的行为”
“原因有二:一是转移法国的注意力,将法国的注意力从欧洲大陆引导至殖民地上。二是加剧英法的矛盾,英法作为殖民地面积最大的两个殖民国家,法国扩大殖民地的行为,毫无疑问会与英国发生摩擦”,君士坦丁侃侃而谈。
这些都是君士坦丁结合后世的一些资料,综合希腊驻各国的大使汇报的信息,得出的结论。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筹建了三皇同盟,即奥匈,德国,沙俄三个君主专制国家,组成的同盟。
但是这个盟约的漏洞是,俄国与奥匈在巴尔干的矛盾不可化解,而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中,俾斯麦明显偏袒奥匈的行为,让俄国大为光火,关系渐行渐远。
“所以,德法会不会因为仇恨而不能联合,打压英国,这一点是不存在疑问的,除非法国真的甘心,非洲将来像印度一样,被英国人完全掌控”,君士坦丁道。
“那么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呢?总不能只是徒劳地等待德法的行动吧?”班宁虽然认为君士坦丁分析的却有道理,但却不知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怎么能那么消极呢,我们也要展开积极富有成效的行动”,君士坦丁道。
“那我们该做什么?”三人同样好奇君士坦丁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电令刚国委员会驻伦敦工作人员,向英国政府抗议,他们不能在未取得刚果河流域法理上的管理者,刚果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