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百鬼夜行(二)(1/2)
在第一百个人上台讲完鬼故事吹灭最后一支蜡烛后,只剩下了清冷的月光洒下天空。
伴随着一声:“鬼怪大游行开始!”萨摩琵琶、三味线、尺八齐齐开动,中间夹杂着阵阵太鼓的响声。
“啊!来啦,来啦!”人群开始惊叫起来。讲鬼故事的大木台子已经抬到了一边,让开的地方,出现了一黑一白两个带着尖尖帽子的清瘦至极的鬼,帽子最有三尺高,一个写着“黑无常”,一个写着“白无常”,手里拿着招魂幡,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孩子胆小,惊叫一声,不敢再看。大人笑着轻拍他们捂着眼睛的小手,安慰道:“不用担心,他们现在忙着游行呢!没空来找我们的!”
小孩子从手指缝里,偷偷地瞄了几眼,觉得他们的确是不会来找自己了,才放下心来,仔细研究起鬼怪的装扮来。
黑白无常后边是铁笔判官,这倒是按顺序来的。可是铁笔判官之后,应该是阎罗和鬼王啊,怎么出现的是两支步伐和动作都很奇怪的狐狸精队伍呢?!
这些狐狸精长得眉眼细长的狐狸的头,两只手上细看都盖有厚厚的皮毛,一只手舞着一把折扇,一只手拿着一个短笛,时不时放到嘴边吹两声,迈着奇怪的整齐划一的八字步,一下身子向左斜,一下身子向右斜的前进。
狐狸精的表演,透着一股滑稽的喜感,人们的心情开始放松下来,不像开始那么紧张了。
跟在狐狸精后边的,是一棵粗壮的大树,树的枝桠上挂满了类似圆柱形的灯笼,灯笼的侧壁上写着一个“魅”字。不用说,这就是星移国传说中的“树魅”了。
树魅一边前行,一边晃着树上的枝叶和灯笼,随着晃动和晚风的吹拂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树魅的后边,是一个身形十分富态的、衣服和皮肉都呈蓝色的肥硕的大和尚。他的特异之处,在于他只有一只眼睛。这种鬼怪称为“青坊主”或者“目一坊”。
青坊主后边跟着一个一身红衣、长着美女头的、晃动着九条尾巴的“猫又”(又称,猫妖或者猫股),挥动着银光锃亮的爪子,迈着猫步,往前走。
猫又后边是一个整体呈灯台状的青色“灯台鬼”,他瞪着大大的眼睛,头顶还燃烧着淡蓝色的火焰。随着他的脚步,火焰也前后左右的摇晃。
灯台鬼之后,是一小队女鬼。为首的是容貌娇媚、身材火辣、衣不蔽体的“飞缘魔”(传说中“丙午年”出生的女子,主克夫)。
(好多男人目不转睛地看到这里,开始流口水,身边的女人见状,就用手掐拧自己的男人,骂他们是好色鬼!)
之后的是一个身披泛着磷光的羽翼之衣的“姑获女”(又名“夜行游女”、“天帝少女”或者“鬼鸟”)。
姑获女的身后,跟着的是一个苍老的左手拿着赤蛇,右手拿着青蛇的老妇人——“蛇骨婆”(又名蛇五婆)。
跟在老妇人之后的,是一身白衣白发的、面貌十分清秀的“雪女”,一边往前走,还一边时不时地把嘴靠近手边,从手里往人群里吹雪花。
跟在雪女后边的,是两男两女四个粉嫩嫩的、大眼睛的“座敷童子”,男娃娃梳着小犄角,女娃娃留着齐刘海的齐耳短发,都穿着木屐鞋,发出叭叭哒哒的清脆的声音地从人前走过。
很多人见了他们,都忍不住想伸出手来抚摸这几个可爱的孩子。得亏两位皇子和城主大人派了兵士来维持秩序,才把“人、鬼”隔离开来。
座敷童子后边,跟着两个瘦小的“河童”。河童的头顶正中间没有头发,四周的头发像斗笠一样炸开着。小脸上,大大的眼睛占了约二分之一的面积。他们似乎很怕见到人,总是一副想要快点儿找个地方躲起来的样子。
后边还有“白儿”(身上带血的、缺胳膊少腿儿的、死在狗嘴里的小孩子),和白儿服侍下的、身材高大的“犬神”(凶恶的大狗)。
犬神的阴影里时不时突然冒出“大首”(躲在黑暗中突然出现吓人的鬼),然后迅速将后边的小鬼或者是鬼火吸入口中。
之后的还有“滑头鬼”(外号滑瓢、鬼混老),秃顶光瓢,身穿黑色羽织,腰际插着防身用的太刀,一副衣着光鲜、颇有威严的模样。
“快看屋顶上!屋顶上也有!”有人惊呼起来。众人闻言皆抬头,发现街道两边的房屋顶上也出现了向他们叩首的“大阿福”。
夹杂在各种星移国的鬼怪之中的,还有各种华裔王朝的民间传说里出现过的鬼怪,两厢相加,足足有百位之众。
萨摩琵琶、尺八、太鼓、三味线的伴奏下,影影幢幢的场景里,各形各色的鬼怪,披着月亮的清辉,带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刺激无比的感官体验。
围观的人们从最初的带着一些恐惧、紧张,渐渐地变成了赞赏加好奇。每次出现了他们不认识的鬼怪,人群里还会出现激烈的讨论。
不仅仅是讨论眼前的这种鬼怪是哪一种,还讨论后边可能会出现什么鬼怪。总之,本该让人后背发凉不敢出门的中元节之夜,被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戏班子变成了全民狂欢夜。
(嗯,其实按换了度的话,谈不上“狂欢”二字,但是论人们的心理反差之大的话,却是配得上“狂欢”这个词的。)
在城楼上俯视这种热闹场面的五皇子,问身边的三皇子:“三哥,看上去这个戏班子还是很专业的,好像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的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