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章靡靡之音(2/3)
弓手等等,各兵种俱全。和北宋一样,辽军的攻城器械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囊括了壕桥、云车、各种人力抛射机等必备的武器。哪怕是令宋粉坐地排卵的床*弩,辽军亦有装备,但两者之间的质量有如云泥之别。比起宋人的些粗制滥造,辽国生产的攻城器械质量上乘,称“锋锷铦利、俱披以铁”,辽国攻城武器相比北宋是丝毫不落后的。后来的西夏和金国也是如此,西夏虽然国小力弱,但正好处于中国古代盛产良马的河套和西凉一带,这也使得宋朝始终缺乏战马,所以也打造出一支很强悍的重甲骑兵部队——铁鹞子。骑兵是西夏军队中的核心军种,其精锐铁骑号称“铁鹞子”,编制为3000人,这支军队人和马皆全身覆盖铠甲,而且是重甲,史称刺斫不入。
《宋史·兵志》记载:“(西夏)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
《宋史》的这段记载很扯淡,铁鹞子是重装骑兵,怎么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这也是文人治国的悲哀,他们根本不懂军事,也不追根究底,随着性子胡编乱造。
西夏的铁鹞子穿的盔甲的甲片是冷锻技术打造的。西夏铁矿多,铜矿少,所以西夏便主要开发铁矿,研究铁合金的铸造工艺。冷锻技术的出现,不同于以前的热锻加工,它使得铠甲更加坚硬,还变薄了,减轻了重量。在同等重量的铠甲中,它的防御力是最好的,在同样防御力的铠甲中,它是最轻的。
这样的铠甲披在身上和马背上,减轻了重量,提高了速度,减轻了作战时的压力。冷锻铠甲不容易被射穿,这是让弓兵很头疼的。即使射穿,也不至于一箭致命。有史料记载,西夏的铠甲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再加上西夏特制的神臂弓,在面对辽国和宋国的挤压下也毫不示弱,存在了很长时间,后来蒙古灭夏的时候也经过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后来的金国继承了辽国的遗产,弄出了“铁浮屠”,浮屠是佛教名词,佛塔就叫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铁浮屠”顾名思义就是铁塔的意思。
据史料记载,“铁浮屠”是从头到脚、从人到马全部用一种特殊的铁甲裹得严严实实的“重装骑兵”。只露出一双眼睛和四个马蹄,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铁塔。这是金军部队精锐中的精锐,一般的古代战场兵器很难刺穿破坏这种铠甲,在当时可以说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时间成为南宋时期战场上的噩梦,让人闻风丧胆。
铁浮屠和拐子马不是一回事。拐子马应该是轻骑兵,摆在中军的两侧,铁浮屠负责正面冲撞敌方的部队,等敌军队形大乱之后,再用拐子马从两翼冲锋,扩大战果。
重装骑兵就像春秋时期的战车、后世的重型坦克部队,综合国力达不到,很难造出这样一支部队的。我大宋综合战力和部队装备都不占优势,再加上偃武兴文,国力积弱,苟且偷生,当然投降派大受欢迎,谁要提北伐,就是不识时务,都要靠边站。
投降派说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打不过,那就和对手坐下来慢慢谈,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至于那些主战派,只是一味地说打,问题是兵马何来?粮草怎么解决?你凭什么和人家战?只会张开大嘴瞎囔囔,3两的鸭子4两的嘴,能有什么用。所以说投降派是现实主义者,主战派是理想主义者。在大宋投降派占了上风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让那些主战派占了上风,那是要亡党亡国滴。
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元朝的势力衰败,燕云十六州很快就拿回来了。后来明朝的卫所制度的腐朽,最后山西北部的大同平原这些地方遭到蒙古骑兵的攻击,名存实亡。后来东北后金兴起,明朝就衰落得更不成样子了,就连最新的高科技——火炮火枪都没有女真人玩得好,被灭国也是命中注定的。
因为外部环境的极度恶劣,加上因为陆地丝绸的隔断,中原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发展出了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祸国殃民。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大唐初期中期胸怀博大,海纳四方,到了后期因为外侵和内乱,统治者开始走上极端,把外来的宗教和商人一起排斥,于是有了灭佛之举,外来宗教全部取缔,重新走上了封闭排外的道理。
中东的星月教也是这样,刚开始建立帝国的时候相当了不起,因为他们是来自于大漠深处的蛮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对外面的一切知识都感兴趣,整理翻译了很多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为西方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个世纪之后,随着星月帝国的衰落,他们最后也走上了自我封闭和排外的道路,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盛行,拒绝西方新兴科技,最后成了后世的恐怖主义的温床。
神奇的是,在唐志穿越之前的米国也开始进入这个怪圈循环。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米国成为自由世界的灯塔,不断地向外输出其价值观,也是世界人民移民的目的地。现在的米国呢?隔离墙,种族主义的兴起,对全球化的反动,一步步把自己和外部世界隔离开了,再加上金融资本的贪婪,米国的衰落不可避免。所以世界人民都有点看不懂,高唱民主自由,建立了世界经济秩序的米国怎么开始关起门来过日子,而社会主义的震旦竟然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