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巨炮显威(1/2)
第171章 巨炮显威
“将军,求求你放我走吧!”一名年轻的女子伏在地上,抱住从钱的小腿苦苦哀求。
从钱心生恻隐,想要放掉这名无辜的女子。
然而周易让他不再需要接受道德的拷问、灵魂的挣扎,用手铳将那女子打翻。
从钱震惊于主公竟会射击一名无辜者。
可周易说:“你认为她现在是无辜的,可过去她在山门里,同样享用着信徒的供奉,不劳而获。故而有今日一劫。即便是用她们挂在嘴边的教义来解释,不也是很合理吗?”
从钱牙关紧咬,最终还是一刀捅穿了这个女子的后心,踢开了尸体。
手下持戟士和环刀锐士见到这一幕,已然明白了含意,周易的意思就是一个不留。
士兵们相视说道:“那就杀吧。”毕竟,他们不杀别人,主公就要杀他们。
很快,寺院门口堆满了想逃出去人的尸体,接着,又被火焰烤得一个个面目全非,发出浓烈的恶臭。
山火烧了整整一夜,终于将这处藏污纳垢之地化作一片废墟。
看了一夜的熊熊烈火,周易忽然明白: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决不能回头的路,要么功成名就,要么身死名灭。
现在,胆敢触犯他威严的犯戒秃驴已经被狠狠教训过了,下面就该轮到宛城里的那群二五仔了。
但直到十五天后,名为“易大力炮”的巨炮才运抵宛城,此前工兵已经做好了火炮发射的场地准备,诸如清除灌木,平整地面,等等;并且在据城墙百丈开外修筑了一系列火炮工事。
周军沿城墙的薄弱地点布置了十五个炮兵阵地。易大力炮(也被对面的守军称作“金光饕餮”)布置在周军帐篷前的显要位置——以便周易随时监督战果。
炮兵阵地通常布置一门主炮,同时环绕大量小口径火炮——譬如黄铜炮作为辅助。
周军拥有极为庞大的火炮阵容,包括易大力炮在内,此次攻城战,周易一共调度了八十一门炮,这即便往后穿越一千多年,也算得上是一支惊人的炮兵力量了。
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士兵们动用了一套当时就已存在的早期滑轮组。
在那个年代,操作这些火炮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和技术。
首先要向炮筒装载火药,接下来再小心地放入适当口径的弹药(杂物)。
调整射击俯仰角度则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
一些巨型木梁垫在火炮下以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炮兵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对滑轮系统进行着改进。
考虑到敌军同样拥有火器,为避免敌人的火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周军还特意安装了木质的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
至于炮弹,除使用石弹的易大力炮外,其他火炮均配备了铁制球形实心弹,以二十五为一个基数。
每门黄铜火炮配备训练有素的十名炮兵,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易大力炮则有整整一个曲的人专职伺候。
八十一门炮,一共有炮兵一千三百人。
其实这帮炮兵如果不操作火炮,而是抄起家伙干仗,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一支人马。
建安元年(196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历史上首次规模庞大的炮兵协同齐射即将开始。
这时的宛城战场,恐怕是战争史上体验火药威力最直观和震撼的场所。
庞大的炮兵部队在前线足足占据了二十四里宽的位置。导火线也终于装入了易大力炮的火门。
齐射开始之际,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这是古人从未领教过的。
石弹发出致命的尖啸,将宛城巨大的石墙砸成碎屑,并慷慨地给附近军民带来绝望和死亡。对城墙薄弱地点的选择性射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时炮弹摧毁了整段的城墙,有时候是城墙的一部分,有时是一座塔楼,或一段胸墙——没有哪座城墙足够坚固,可以抵御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形容道。
世界围城战的景观从此改变——炮弹所经之处,宏伟的光武城墙分崩离析,守城者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惊惶不知所措。
部分重型炮弹甚至穿越城墙,深入城区达六里左右,一些击毁了民居、集市,一些杀死了市民,一些坠入了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
在方圆十里的地界内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远在内城中央的郡府,也不能幸免。
炮击对守军心理上的打击甚至更为剧烈和有效。
炮击的轰鸣,烟尘和震动,即使经验丰富的袁军和陷阵锐士。也感到恐慌。
对平民来说,这更似世界末日的征兆。四处是狼奔豕突的人群,妇女晕倒在街上,无助的市民只能聚集在寺庙,徒劳地期盼佛&菩萨的拯救。
机智的守军运用了各种方法减轻炮击的破坏。
一种手段是用泥浆和砖灰即时加固、修补受损的城墙,或者用羊毛等软物装填的袋子,甚至贵重的挂毯去填充塌陷的地段。
守军也试图用他们从洛阳“偷”来的部分火炮击毁敌人的炮兵阵地,然而周军的火炮防护严密,守军的反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更为糟糕的是,城墙和塔楼都被证明并不适合用作火炮的发射平台,因为它们都难以承当发射的后坐力及震动,这样勉强的发射,对城墙的破坏甚至超过了敌军的炮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