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万事俱备(2/3)
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你师兄对你真是不错,这般书稿价值何其之大,就直接送你,需得好好保存!”
将书稿还给宇文泰,又看了看萧岩,“看来为师又有得事可做了!”
“多谢师兄,师弟一定会将之保存好的!”
感觉到手中的手稿虽轻,价值却是沉甸甸的,不由走向萧岩,再次向他行了一礼。
“书籍就是用来阅读的,若将之束之高阁,又有何用?我送你此书,就是让你学以致用,而不是用之来装点门面的!”
作为第一本面世的作品,这手稿自有其收藏的意义,若是经过岁月的流传,价值又何止千金。
只是萧岩送他手稿,是因为读书人最重的是学识,故而把这篇新鲜出炉的《弟子规》作为见面礼送给了他。
“师兄高见,师弟明白了!”
“好,我们先授课,今日所学,接昨日的《论语》,咱们翻开书本……”
随着翻动书本的声音响起,今日的授课也正式开始。
古文虽枯燥,但在孔贤的课下,不至于像别的先生所教,那么的毫无生趣,
课堂之上,孔贤引经据典,并常与几人互动,把枯燥的课上得生动无比。
授课结束,孔贤就开始为萧岩的《三字经》做注解,其余几人则在一起相互学习与探讨刚才所学内容。
接着萧岩又开始书写《声律启蒙》,时间紧迫,只能抓紧,不然等书局装修好却无书可售,岂不闹笑话?
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跃然纸上的时候,在一旁的宇文泰眼睛都直了!
这还是人吗?大明的经典文集他都有涉猎,萧岩所写的这些,完全是他没有见识过的。
加上早前送自己的《弟子规》和昨天的《三字经》,皆出一人之手,还是如此一个年轻的少年!
同样是人,自己得别人称赞神童已是天大的荣耀,反观萧岩,最近才在长安渐露初角,得诗仙一称。
再看人家现在,已经是出了三部足矣流传千古的佳作,自己除了空有神童的称号,一事无成。
人比人是真的要气死人的!
“师兄,何以如此多才?”
看了许久,宇文泰忍不住开口问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宇文泰的疑问,萧岩用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来回答他。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此情此景,众人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他脱口而出的这首诗最为应景,就连孔贤都停下了书写的步伐,赞许地看了萧岩一眼。
“萧岩作为你们的师兄,为你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以他为标尺,力争上游,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能收到萧岩,对他简直是一个意外之喜,这趟国舅府之行大有所值!
“是,徒儿谨记!”
对于师傅的教诲,几人连忙回到。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几人朝夕相处,各自的同窗之情也在逐渐的增强。
好不容易把《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和《千字文》写完,又在孔贤的帮助下把注解作好。
书局的装修与刊印坊和造纸坊的改造都已经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造纸坊的试制结果了!
书籍准备完成,又去孔贤府上借了好多典籍与注疏,然后萧岩便把精力转向了造纸坊。
这几天来萧岩往造纸坊跑的次数明显增多,因为是第一次制作,好些地方需要反复地试验,以达到最好的标准。
“萧大哥,能不能成功?”
今天是个大日子,一堆人涌入造纸坊的抄纸房内,顿时让房间内显得拥挤!
这些人里,有孔贤、萧家二姐妹、朱九常、宇文泰以及造纸坊内的工人!
孔贤作为圣人之后,听萧岩说新式造纸法能够节约不少成本,就带着宇文泰一起过来见识见识。
萧家姐妹与朱九常都是作为书局的股东过来见证这重要的一刻的!
现在人群里,萧岩俨然成了几个年轻人的头。
站在萧岩的身后,看着萧岩在拿着竹帘在水槽中荡来荡去,不由凑上前!
水槽中的是经过添加化学作坊里面生产的化学品制作而成的纸浆。
因为要控制成本,这些纸浆所用原料都是寻常所见的竹木。
为了将这些原料粉碎,萧岩还让与朱九常成立的研究所打造了几台用水力驱动的粉碎机。
如此一来,大大缩短了纸张的制作周期,为了得到更好的纸张,纸浆的配方做了好几次更改,现在萧岩做的就是抄纸
把纸浆放入抄纸槽内,使纸浆纤维游离地悬浮在水中,然后把竹帘投入抄纸槽中晃荡。
萧岩的手轻轻地摇晃着,让纤维均匀地平摊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
然后抬起来,看着上面洁白无瑕的湿纸张,萧岩满意地点了点头。
“成了!”
然后就把竹帘交给了边上的人,拿去进行脱水处理,因为只有一张,所以没有等多久,就拿到了成品!
“都看看!”
萧岩把纸张给众人传阅,这纸张入手柔软、韧性十足,比之其他造纸作坊所出的成品,有过之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