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兴衰史(4/5)
拿下了“久集镇”老街的“一线商业楼”。至于“久集镇”的另外两处“一线铺面”,售价明显低于他已经拿下来的这栋。
并且都存在着“压价”的空间。不像梅家出售的这栋商业楼,其实梅家人不太想卖,但被债主逼着卖掉的。所以基本上没什么“降价”的余地。
另外两处“一线铺面”的定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
比如那70平的“一线地皮”,明码标价63万。相当于9000块一平方了。然而它对面的供销部门的粮库,规划成一块块的“一线地块”,跟它就条件相当。前年出售时,也不过卖到5500块一个平方。
那是前年的事儿。不可能才过了两年,这条件差不多的70平地皮,就能比去年5500的价格,一下子提升了3500块啊?
因此,这挂牌的70平售价63万,绝对是价格虚高。
估计是看到“供销部门”的粮库改造地块,很快销售一空。这位标价63万的地皮所有者,觉得慢慢卖,卖久一些,总能卖出去的。
神通广大的千羽大伯,也找人打探清楚了。
这报价63万的人家,两年前只花了38万的价格就拿到了地皮。现在企图“净赚25万”。
老实说,一般会在这“久集镇”上置办地产的,都是些本镇在外创业发迹了的大老板。或者在沿海大城市打工赚了钱的本镇人氏。
前者是大老板嘛,除了在老家购地盖房子之外,在大城市他也有新家。后者呢,一般是先拿出全部积蓄,加上举了债,才在本镇成功盖了房子。今后还会用半辈子时间来还债的。
不论是哪种人,他们对于老家的房地产价格,往往都能打探得一清二楚。以38万的价格购地,两年后就想以63万的价格卖出,别人可没那么傻。这镇上的土地也没那么热。
所以这块“一线地皮”挂牌了之后,一次也没有人请“中介”带到现场去看过地。证明别说真正的成交了,就连“意向的购买者”都没有。
“大伯”还打听清楚了:那个70平地皮的拥有者,是一个寡母婆。她两年前帮儿子买的。
那寡母婆,并非做大生意发得不清不楚的人家。
她只是和儿子一块儿,在路边摆水果零售的小摊贩。
不要误会!以为摆水果摊的什么时候这么赚钱了?可以砸下几十万,买块“乡镇”的“一线地皮”。
其实那将近40万并非卖水果赚来的。
寡母婆本来有两个儿子。
她命苦啊,老公搞装修的。早些年跟着同族的亲戚去外地做工,失.足从高空坠落,当场身亡。亲戚也挺穷,替她.操.办了老公的身后事,并承诺她两个儿子的读书花费他都负担,直到两个儿子能自食其力。其它的赔偿就拿不出了。
好不容易两个儿子都拉扯长大了,以为日子要逐渐好转。
谁知,两个儿子跑到“开放之都”打工时,大儿不慎出了车祸。被一辆豪车撞死了。
对方也是讲理的。有点钱也赔得起。经过协商,赔偿了寡母婆40万。
寡母婆从此不放心儿子在外闯荡了,就叫他回家做点生意。
儿子年纪也不小了,寡母婆就想着替他娶妻,好传宗接代。
咬咬牙,在“久集镇”砸下了38万购得一块70平的“一线地皮”。
这就差不多掏空了大儿子车祸的赔偿金。
两母子就想着做点生意,积攒一笔钱,好在“一线地皮”上盖好一栋小楼。没钱盖五、六层,起码盖个三层吧!
一开始,还不是贩水果混生活费。
两母子很是勤奋,养起猪来。
毕竟前一年猪肉价异常恐怖,养猪大户都赚了个盘满钵满的。
两母子眼馋,感觉养猪只要勤快,也没什么大的技术含量。于是就干这个了。
想着赚大钱,一口气养了上百头猪。
又舍不得雇人。两母子起早贪黑,一天几乎有大半天的时间都是耗费在割猪草、煮猪食,一大桶一大桶的用扁担挑去喂猪。
一个月没有一天节假日。长年无休的劳作。
整整一个年头,365天啊,俩母子天天操劳宛如拼命,捱到肥猪即将出栏时,他俩都瘦得惊人,也黑得吓人。就差没有把“苦命人”三个字铭刻在脸上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二年猪可以出栏了,日子就要苦尽甘来。谁知,这年的猪肉价却迎来了大跳水。
猪肉价格,还不到去年的五分之一。
这不奇怪。
农村人的思维定势,都极为雷同。去年看到猪价如此高昂,就一窝蜂的都跑去养猪了。结果马上就导致生猪供应量暴增了数倍。
供大于求了,自然肉价就应声而落。
总之,那一次养猪,两母子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好几万块。
就在这种情况下,两母子转而摆起水果摊,混日常的生活费。
盖房子的钱迟迟没有着落。
别说盖三层了,就连先盖个一层出租吧,俩母子也拿不出钱来。
连个像样点的房子都没有,谈何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呢?
母亲于是和儿子商量:干脆不要那块“一线地皮”了。之前贪图它是国有土地,贵也买了下来,打算再努力挣点钱,加上家里原有的几万积蓄,就够盖个三层楼房+装修的了。
盖好了房子后,可以拿土地证和房产证,去向银行贷款,然后就能解决儿子娶老婆的各种费用了。
结果,现实打破了美好的梦想。
做养猪生意,不仅没赚到钱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