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围堵下(1/2)
第021章围堵(下)
任何做法其实都是有弊端的。百姓的购买力毕竟是有限的,毕竟存款其实也就那么多,屡次三番地使用,百姓也就会明白这是官府的套路,也自是不会像现在这般傻乎乎的去买东西了。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在刘信看来,都不过是虚假的商业繁荣。真正的富裕应该是关中物产的丰盛,没有这个作为支撑,金融不过是一地的泡沫。
萧何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是采取了许多劝流民返乡的政策。甚至为了促进生产,还借鉴了刘信在楚地推广的农村合作社的形势,鼓励贫苦小农结社共享生产工具,并安排懂农事的官吏管理指导,对这些指导农事的官吏采取了有限擢拔。
种种措施都务在恢复关中粮食的生产。
不得不说,刘信在来关中的途中,思索的许多关于农业的看法以及恢复农业的措施,萧何基本上已经在用了,根本不需要刘信的一再提醒。刘信很快也释然了。毕竟能作为大汉帝国的开国辅政,萧何自然也不缺乏治理经济的能力。
在经历了栎阳城官吏围堵事件后,刘信却也明白,自己是不能离开政治舞台太久的。自己也要在关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这不是说刘信要秘密拉拢一批官员,成立个什么社之类的。这样的手段太低级。
刘信想的是通过建立政绩来聚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
只是农业这条道路已经被萧何堵死了。刘信还需要想另外的办法来。
如今,全旭已经离开了栎阳城,带走的还是他麾下那三千军,除此之外,还有刘信与赢箬的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中说:刘信夫妇不会支持任何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关中搞叛乱,所有主动归顺的,可由全旭将军接受其投降。不能生活下去的关中子弟,可重新加入军队,由官府统一安排屯田。
刘信不知道全旭离开前有没有去薄家,全旭与薄姬相亲结果如何,只能等全旭回来再说了。
曾子书对于刘信接纳全旭的做法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萧何之子的死,实在太蹊跷了,这很可能是全旭与萧何安排的一场意外。
对于曾子书这般阴暗的想法,刘信却也并没有反驳太多。只是全旭既然向自己表达了投诚的态度,他也只能接受。
送走了刘喜后,刘信指着箱子里的钱道:“如今钱有了,纸张就可以推广了。”
赢箬怀孕后,基本上已经不外出了,纸张的事情也都交给了刘信。刘信便将其交给了曾子书来负责。
只是任何产业都需要预先有资金投入的。毕竟扩大生产,原材料的获取,雇佣工人,购买场地都是不小的开支。
向阳里虽大,但住的人也不少了,这里作为栎阳城的中心一带,寸土寸金,自是不可能用来建立工坊的。曾子书这些日子以来都是在寻求合适的场地,倒也找到了几处合适的,但还需要刘信确认下来。
刘信看了这几处,都不太满意,询问曾子书道:“有没有想过将工坊搬迁到栎阳城外去,造纸需要大量的水,靠近水源才有利于扩大生产。”
造纸业离开不了谁,若将其建立在城内,顶多只能开一个小作坊,若是建立在城外水源充足的河岸,也许就能办一家造纸工厂。
刘信自是想要办一家工坊。
曾子书苦笑道:“君侯是准备建一个多大的工坊?”
“两千人,你看怎么样?”
听刘信这么一说,曾子书忽然觉得堂上的这一箱箱的钱也不是钱了,而是要泼出去的水。一百万钱看似很多,也只够开一两个小作坊的。而且这其中的难处也有很多,两千人中,能有多少熟练的工匠?如何管理?这都是问题。
曾子书很坦白道:“钱不够。”
刘信也醒悟过来,是啊,这点钱自己花是花不完的,但要说拿来办来一个两千人的大厂,未免是捉襟见肘。但刘信却有意带领中原提前进入到用纸的时代里来。
便宜好用的纸对文化的兴盛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
刘信问道:“那本《秦始皇他爸吕不韦》还在你这里吗?”
曾子书奇怪道:“君侯要这本书做什么?”曾子书虽然疑问,却还是直接拿出了这本书来,这本书他都是一旦有空闲随时拿出来揣摩的。
刘信接过了书道:“自然是要融资。”
这对于曾子书来说,却也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在《秦始皇他爸吕不韦》中,吕不韦要做和氏璧的生意,但是钱不够,便找到赵国的几个大商人,一起将和氏璧买了,书里提及这个行为,便称其为融资。
自然这一段故事纯属张生与周负瞎编乱造,不符合历史。只是因为和氏璧影响力大,所以才会利用这个噱头来增加的热点。这也是说书人惯用的手段了。
曾子书看向刘信道:“可惜君侯二叔刚走,不然倒可以请他来从中联络了。”
刘信摇了摇头道:“我这个二叔也太贪了些。而且,他做生意的眼界不行,非陶朱之才。”
曾子书道:“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地百姓皆以耕战为荣,君侯想要遇到自己的陶朱、猗顿恐怕很难。”
刘信也不得不承认曾子书所说的是实情。关中不比邯郸、临淄,自己若是在那些地方,恐怕早有名商大贾宁愿得罪自己那三叔也要赶着来拜见自己了。毕竟没有商人会和利润过不去。
本来赢箬其实是最好的人选。她比刘信更懂商业,但是自从她怀孕后,却一心一意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