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建虏的反应(1/2)
既然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撤回沈阳,那么冲上去与明军决战就是不二的选择。
原本黄台吉的计划就是按惯例围点打援,照理来说在明军援兵到来之时就应该对明军施以迎头痛击的,只是实际情况与想象中有了较大的偏差。以往,凭借在双方探马较量中的绝对优势,明军的一举一动完全在建虏的掌控之中,相当于建虏睁着眼睛打明军这个瞎子,加上建虏自身战力上的一贯优势,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但这一次形势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黄台吉的预料,在双方的探马较量中,建虏探马不但没有像想象中一样占据绝对优势,反而完全处于被明军探马碾压的状态,在损失了数百精锐探马之后,所得到的情报仅仅是大致搞清楚了明军的规模,而没有任何有太大价值的情报收获,这样就给黄台吉的运筹帷幄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既然明军的探马都那么强悍,那么其主力大军的战斗力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吧?不说象双方的探马一样对己方完全碾压,哪怕只是打个五折,那么后果只怕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在摸不清明军的底细之下,让黄台吉一直处于举棋不定,患得患失的状态,一直拖到现在都不知道该往那个方向使力。
现在搞成这样的局面,那就没得选了,只能硬着头皮跟明军去干了。退回沈阳基本等于自取灭亡,因为若是自己威信扫地不能服众,恐怕满八旗很快就会散伙。相对来说,与明军搏一搏至少还有个五五开的机会,就不信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明军的战斗力就能长到天上去?如今虽不能摸清明军的底细,但己方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就算双方打成遭遇战,满八旗可也是不虚的,想当年先汗以十三副铠甲起家的时候境况多么恶劣,现在的局面至少比那个时候强太多,完全没有必要太过悲观。
虽然已经决定了要主动出击与明军决战,但具体该怎么打仍然是一件伤脑筋的事,这一切都是因为一直没有摸清明军的底细,使得己方在战术的选择中陷于被动。还有一点就是由于两白旗的覆灭,致使己方在兵力上也有点捉襟见肘,想到此,黄台吉对那个陈坚的恨意又增加了一层,自从那个陈坚出现之后,满八旗就开始走背运,先是蛊惑晋商断了对辽东的物资输送,后更是直接让两白旗全军覆没,虽然多尔衮兄弟自己不喜欢,但两白旗的战斗力可是自己非常倚重的,就这样说丢就丢,实在是对八旗的极大打击。而对于造成这个结果的陈坚,黄台吉当然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另外就是德格类这个废物,让他去阻击明军,可其不仅让明军全须全尾地过了小凌河,而且把自己搞得音讯全无,不会是被明军打得全军覆没了吧?不知怎地,黄台吉一想到全军覆没这个词,就不自主地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这个词以前可只是经常发生在明军身上,现在反而成了己方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世道怎么了?往日兵多将广的满八旗,仅仅一年多时间就衰败到如今仅有三旗人马可用的地步,难道真是天要亡我满八旗?
黄台吉盘点了一下己方的兵力,满八旗此次来了四旗人马,总共三万出头,现在德格类的正蓝旗不知所踪,估计至少暂时是指望不上了,出去这七八千,就只剩两万多人了,再加上两万左右的蒙古人马,总共有四万多人马可用。而明军应该是五万多的总兵力,四万多对五万多,仍然是有得一拼的,虽然摸不清明军的具体情况,但这五万多人马里面,至少应该有三万左右是自己所熟悉的宁远兵,这些宁远兵的战斗力自己可是很清楚,己方完全可以碾压他们,唯一不清楚的就只有剩下的两万多人马了。
这几天的炮击表明,那两万多明军主要依仗的应该就是火器,虽然能随随便便打五六里地的火炮确实挺犀利,而且炮弹落地还会爆炸,杀伤力确实不小,但从这几天的炮击来看,每天也就十来炮,想必他们的火炮数量应该很有限,既然这样,那就没必要太过担心,只要能够将那些常规兵力解决,剩下的火器兵就很难对己方造成太大威胁了,说不定还能将他们的火炮缴获。正好孔有德等人不知所踪,带来的火炮也全部被毁坏,将那些火炮缴获过来正好可以弥补己方这方面的不足。与明军交战多年,己方最吃亏的地方就是在火器方面,要是能在这个方面加强,今后对明军那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如今虽然只剩下三旗人马可用,但这三旗人马可都是真正的自己人,自己的正黄旗自不用说,此外不论是掌管镶红旗的岳托还是掌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对自己从来都是言听计从,所以,对这三旗人马完全可以做到如臂指使,这样在执行作战计划的时候就能够使得效率达到最大化。
大方向确定了之后,黄台吉召集了一众亲信召开了一次临战准备会,参会者包括岳托,济尔哈朗以及蒙古方面的黄台吉的大舅哥吴克善,当然也少不了范文程这样的汉人狗头军师。群策群力之下,共同制定了与明军决战的基本方案。
所有人一致认为,由于不清楚明军的真实底细,所以不能随意冒进,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其中,用来做炮灰蹚雷的自然是蒙古人,科尔沁部因为与黄台吉有着亲密的姻亲关系,得以躲过了这个苦差事,但喀喇沁等部就没有这么好运了,毫不意外地成为了检验明军火力的马前卒。
前面是蒙古人开路,随后是岳托的镶红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