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会(2/2)
”曹操抚额长叹,难得还想交好一下眼前的萧恩,结果夏侯惇一上来就丢人现眼,早知道还不如别叫他出来呢。
“夏侯兄也是真性情,曹兄就别数落他了。”
萧恩倒是毫不在意,微笑着说道。
“都说了叫我阿瞒就好了嘛。我是永寿元年生的,你呢?”
“那还是得叫一声曹兄,小弟是永寿二年腊月出生的。”
“这么说你跟阿惇倒是同年。我就叫你小恩了,你也叫我阿瞒就好了。”
“既然曹兄执意如此,那小弟恭敬不如从命。”
“还叫曹兄?”
“好吧,阿瞒。”
萧恩苦笑了一下,碰上这个父亲交代必须结交的曹家下任家主——在萧恩的脑子里,当然知道眼前这个人还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自己也只能随着他的性子来了。
“我说,到底怎么样才能把诗读得那么享受啊?我可是一读起来就想打瞌睡的。”
曹操看到萧恩终于屈服,也想起自己过来的目的。
“你不觉得诗中的描述很美吗?”
“很美?我只觉得絮絮叨叨的挺麻烦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闭上眼睛,想想桃树、桃花、绿草、流水。微风拂过,落英缤纷,花瓣轻柔地落入水中,随流水逝去……”
曹操闭上双眼,听着萧恩的描述,脑中浮现出一片桃林,漫天繁花,遍地绿草,缕缕清泉。清风吹过后的落英纷飞,涓涓细流中的几许花瓣,都给人至美的享受。只是这些,对于曹操来说,还不够,远远不够。
“美则美矣,但是大丈夫当为国讨贼立功,征伐四夷!怎能蹉跎于桃花之下。”
“那《无衣》又如何?‘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西北荒漠边疆,冬日寒风阵阵,将士们衣不蔽体,只能相互靠体温取暖。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羌人(注6),却又强忍着刺骨冷风,举起矛戈,与羌人拼死搏杀,任由热血洒在大漠之上。”
“壮哉,痛哉。”曹操闭目良久,突然大声喝彩,“日后我当征西讨贼,但愿能封侯作个征西将军(注7)!”
“你这人,真有意思。”萧恩笑着摇了摇头。
“你也一样。我也会再好好读读诗经,但愿也能像你一样享受诗中的美丽与壮绝。”
时延熹五年,太祖与萧公相会。当是时也,太祖曰:吾*封侯作征西将军。萧公对曰:君异于常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注1:那年头还没《三字经》之类的东西,当然启蒙教学也不会四书五经全扔上来。所以一般只是诗经和论语。
注2:当地百姓见识不够,所以以为曹嵩比沛国相官大。其实那个时候,曹嵩应该仅仅是京中一个散官,论实权应该比不过沛国相。只是曹家势力在那里,曹嵩又是天子近臣,沛国相不得不低头罢了。而曹嵩真正发达,是几年之后,当上司隶校尉才开始的。
注3:这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不过实际情况应该不是。毕竟曹腾虽然不能生育,但是曹家可不止他一个人。完全可以从自家过继一个样子,没必要舍近求远去夏侯家。
注4:这里说的“经”是指儒家经典著作,而不是佛经。当然常看三国文的朋友应该都明白这一点。而当时当官首要一点,也是要懂得经文。当然了,有个孝廉的出身那是必要条件,但是孝廉的数量可比官员实缺多多了。
注5:汉朝,甚至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商人的地位都相当低。在汉朝时期,商人的地位仅仅高于奴隶而已。所以商人出身的人最想要的,就是能够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来保护自己的家业。
注6:当时是桓帝时期,羌人闹得相当厉害。延熹五年的时候,西羌那边完全就是闹个没完,今年平叛明年又叛的情况。虽说匈奴鲜卑南蛮也都折腾,但是都没有西羌那边严重。甚至桓帝能混到“桓”这个谥号,也是多亏了段颎等人破羌收复西疆。
注7:语出《述志令》。本来是曹操当了典军校尉之后才有的想法,这里被萧恩刺激,提前了。
ps:学学团子,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注解也能变为本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