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吴国公府(上)(1/2)
第359章:吴国公府(上)
征南军的征战在至正十三年一月底的时候结束,朱子明自从占据庐州城后,就一直呆在庐州没有离开过。
哪怕思恋王晓莲和女儿,他都没有选择返回寿春,而且从今往后,他多半也不会再返回寿春。
因为庐州将会取代寿春成为征南军新的行政中心,寿春则会发挥其原本的历史作用,成为江淮防御体系的重镇之一。
当然,他不回寿春,王晓莲自然会带着女儿南下来找他。
另外征南将军府也将搬到庐州城,重新树立一块牌匾,至于究竟叫什么好,暂时还没定下。
肯定不会再叫征南将军府了,朱子明此番大胜脱脱,声名远播之下,再叫征南将军府未免显得太过小气,会给人一种不入流之感。
所以改名是必然的,甚至以征南军现在的实力,朱子明即便要称王也称得,但是以朱子明老硬币的性格,十有八九是不会称王的,大概率是称公,称吴国公!
称吴国公自然是依据淮西地理位置来的,朱子明现在占领的淮西一带,春秋时期为吴国领地。
吴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大国国力还是很强盛的,称吴国公也亏不到他,而且称了吴国公后,慢慢还能称吴王,算是为后续一系列计划都打好了铺垫。
现如今拿下淮西之地、拥兵十六七万的朱子明腰杆也硬了,才不会再去管刘福通有什么想法,想要做什么尽管放心大胆的做便是。
想想也是,占了淮西之地,辖地近千里,无论如何都称得上一方霸主,若是还向他人俯首听命,哪怕是装的是假的也够恶心人的。
所以朱子明干脆就不装了,他要摊牌了,刘福通那里爱怎样怎样,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安安稳稳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然,脱离刘福通并不代表要脱离义军,现在的朱子明依然把自己当作当初颖州义军的一员。
这个身份是有很大好处的,别看刘福通现在一副如日中天的样式,但其人败亡的祸根早已种下,而他拥有这个身份将来接收刘福通败亡留下的丰富遗产最为合适不过。
唉!
中原四战之地,得不到休养生息的刘福通能蹦哒五年八年,还能蹦哒十年二十年不成?
纵观华夏古代战乱一统史,无一不是先占据四角之一,而后攻占四边,再攻占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例如秦、西汉、隋唐起自关中、汉中,东汉起自河北,宋不说也罢,一个金瓯有缺的国家,称之为大一统王朝好像有点过分。
元朝则是草原上的铁骑举世无双,孱弱的南宋艰苦抵御,终归抵挡不住,最终灭亡了。
明则是起自东南,且唯一一个以南统北的大一统王朝。
清起自辽东,而后入关占据华北,也就是河北等地,同样遵循从四角开始一统的战略。
这是一统华夏必须遵循大战略,任何一个王朝或者政权如果没有遵循这个大战略,最终都会在统一路上摔跟斗,即便雄才伟略如曹操亦是未能更改天命。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统一的历史说来也很简单,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
而且一旦走上那条路过后,不是你自己可以选择怎么走的,时局会逼迫着你不得不做出那般无奈的选择。
唉!
人生真的多无奈!
……
话不多说,目光转到朱子明、征南军的身上,随着征南将军府的大量官员搬迁至庐州城中,原本萧索的庐州逐渐恢复了生气。
大战的阴云渐去渐远,压在人们心头的石头也终于是慢慢落了地。
当征南将军府重新立起来的那一刻却是悄然间改了名字,将原先的“征南将军府”字样改为“吴国公府”,征南军也顺理成章的有了另外一个新的名字——吴军!
吴国公府中,朱子明召集白文先、刘元礼、李善长、王守财、周应良、邬启霖、何世昌、钱十三、赵蒙生九名高官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宗旨一是总结过去,二是展望未来。
总结过去既指对长丰及定远战役做总结,确定伤亡士卒的抚恤标准,并将抚恤真正实施下去,绝不能寒了士卒和家属的心。
另外有功将士的奖励也得确定,当初在新蔡战场确立的军功田亩制度可是保障征南军旺盛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必须把该项制度继续实施下去。
征南军,准确的说法现在应该称作吴军才对,整个地盘相较过去扩大了一倍不止,且新纳入的地盘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绝大多数都是适宜耕种的良田,用来抚恤伤亡士卒,最为合适不过。
而且原先安丰府内诸多靠近前线的土地现在也变得安全了,自然也可以大力进行开垦屯田,用之以抚恤士卒,奖励有功之士!
两次战役打下来,吴军伤亡将近三万,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具体的还没统计出来。
按照伤亡一人五十亩土地抚恤,吴国公府至少要拿出一百五十万亩的土地来,但朱子明肯定会加大抚恤力度。
毕竟此战实在太过惨烈,若非有人前赴后继为他牺牲,他也不可能坐到如今的高位,故而恐怕要准备两百万亩的土地才够。
其次是战功奖励,元军动用了二十几万人,按照每个人头最低五亩土地,也得准备近百万亩。
并且只多不少,毕竟有的人可是杀了不少敌人,因此奖励的土地数量惊人,自然而然就把平均奖励亩数拉了上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