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工业生产模式(上)(1/2)
工业化,最近刘彻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大汉帝国实现工业化?工业化的表现不单单只是技术的进步,更应该体现在生产模式的进步。正如刘彻至今已经弄出了玻璃,焦炭,造纸,印刷,冶铁等相当超前的技术,却根本不能称之为工业化,因为还只是原始的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刘彻觉得自己必须找一个突破口,用最基本的工业生产模式来制造产品。
苦恼之余,刘彻很庆幸自己前世是机械与化工的双料硕士,这使他拥有了最基础的但却相对全面的工业知识。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两样标志,正是机械和化工。由于各种技术没办法跟上,蒸汽机暂时还考虑不了,但化工业现在就可以开始发展了。刘彻相当清楚现代化工的发展历程,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取硫酸。
硫酸由于其强酸性质的充足性和多样性(足够很强的强酸性还有强烈吸水脱水性和氧化性以及高沸点的难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等等),涉及到各种工农制造业产品和科学实验,因为其用途的广泛性和重要性,硫酸被誉“化工之母”和“酸中之王”!
经过多次教训的刘彻,没有再次妄想一步到位。后世那些石油分馏,加热含硫矿石之类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石油分馏塔哪是想造就能造出来的?造一整套石油分馏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比造蒸汽机难上百倍。至于加热含硫矿石,哪怕是找到了足够的催化剂,还得往密封设备里不断注入过量氧气,这不是简陋的鼓风设备能够完成的。强制充气只能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反应釜漏气,所有的人被毒死;一种是反应釜爆炸,所有人被炸死,就结果而言,没有什么差别。
中,刘彻找到了唐朝初年《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记载的“炼石胆取精华法”:
“以土罄(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使精薰,使干。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碳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入万药,药皆神。”
这里所说的便是利用胆矾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和水蒸气,三氧化硫和水蒸气的白烟被扇入另一炉里,冷凝就成硫酸。这里用精泥涂抹是为了防腐蚀和避免“胆精”损耗,用铜盘是因为铜能耐稀硫酸的腐蚀。这段文字准确记载了古人干馏胆矾的装置、方法、现象、防硫酸腐蚀措施等内容。
当然,刘彻作为被新中国的园丁们填鸭教育了二十多年的化工硕士,若还是完全照这个古法,不做丝毫改良,就太对不起穿越众的名头了。不但如此,硫酸的制取过程还应该尽量遵循工业生产的一般模式,用尽量少的人力,形成一种可循环的连续生产模式。
刘彻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思考,甚至命人找来各种材料,亲手做了多次试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思路,终于整理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设计方案。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铜质冷凝片中的yy,男主角纷纷都在做冷凝管,有些还很快做成了,刘彻感到很无语。使用这些冷凝管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批量制作,超过五成的三氧化硫气体来不及溶解,逸散到空气中,形成巨大浪费;二是大批量制作,逸散到空气中的大量三氧化硫气体将所有操作者统统毒死。
高温高速三氧化硫气流的冷凝和溶解速度哪有那么快?而铜管要做成细长弯曲状的冷凝管更是难上加难,新中国到二十世纪末才达成了电冰箱后面冷凝管的制作工艺。真要能做出铜质冷凝管,刘彻早就先做出一大堆火枪,征服全球去了。
青铜和黄铜这些合金是不能用做冷凝片的,免得制成的硫酸纯度太低,冷凝片也容易被腐蚀,所以必须找来含铜量接近百分之百的纯铜。在汉朝,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可用以铸钱及制作器物,所以称为“赤金”。后世南朝梁江淹的《铜剑赞》中就有:“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当然了,纯铜容易氧化,不容易保存,所以俗话所说的“金无足赤”就是这个意思。
当刘彻跑到少府铸钱监要提走估摸一立方米的赤金时,闻讯赶来的少府卿陈俞抓住他的袖子死活不放,威胁要撞死在内库的大门上。这些赤金足够铸造千万钱,虽然汉朝还没有关于货币流通的系统理论,但即使只凭借经验,陈俞也知道自己今年如果少铸造千万钱,长安城的钱币流通绝对会出大问题的。直到刘彻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会确保今年的长安城货币供应充足,陈俞才哭丧着脸任由太子詹事府的下人搬运装车。
一立方米的赤金,可足足有十吨左右。刘彻硬生生找来数十辆大车,才一次性拉完,免得夜长梦多,陈俞一旦反悔就麻烦了。少府是皇帝的私府内库,和国库的性质完全不同,陈俞就相当于整个皇室的大管家,历经三朝的老臣,景帝平时都礼让他三分。他要是不同意,刘彻休想从内库搬走任何东西。
陈俞的噩梦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数日,刘彻不但自己忙了个底朝天,也将整个少府弄得鸡飞狗跳。
他先将差人将赤铜运到了诸冶监,根据cpu散热片的模样弄了张放大版的图纸,让太子詹事府的工匠指导他们尽量把浇筑出来的纯铜片掰成类似的形状。铜片还不能太薄,否则氧化后很快就被完全腐蚀掉了。
接下来,刘彻又跑到陶窑,刚要开口说话,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