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一直以为她身体很好(1/2)
她的人生都是苦,我不要她幸福,只愿她健康长寿。/p
婆婆的一生,在陈宫所知中并不是幸福的,相反还很苦。/p
地主的女儿,没有享过清福家道中落,没上过学,不识字。/p
再大一点就和爷爷结婚生子了,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含辛茹苦把儿女养育成人。/p
中年丧子,五十多岁时大儿子过世。/p
老年丧夫,没几年二儿子又离世。/p
丈夫过世那年,小儿子的老婆又跑了,丢下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子。/p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坚强的老人一夜之间就白了头,背也有些驼了。/p
可她还是不认输,继续跟命运抗衡着,抚养照顾小孙儿。/p
就是这么一个和蔼,说不来什么大道理,不识字的老人、婆婆、母亲,儿女们却在她老了,行动不方便,听力也下降的情况下嫌弃她,欺负她。/p
还有比这更伤人心的?/p
人们对新生的婴儿很有耐心,不管他们哭闹还是生病或是喂食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生怕出一点差错。/p
然而,人们对于老人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你行动方便都还好,要是行动不便,可有得气受了。/p
对老人那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特别是那种瘫痪在床,屎尿shī_jìn的老人,人们更是憎恶,恨不得他们早点过世。/p
陈宫不止一次在村里见到过那些中年人谈到自己瘫痪在床的老人,无一例外,都嫌弃老人拖累了他们,有的人甚至开口骂到:“老短命,要死就早点死!”/p
人心,可以薄凉到这个地步。/p
那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啊!/p
这难道是人的特性,都喜新厌旧?/p
怪不得父亲在世时,总在陈宫耳边念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啊,就是活到一百岁,都要自己动得,才好!”/p
那时候,陈宫不太懂,现在他懂了。/p
不要去考验儿女们的孝顺,你瘫两年试试?/p
久病床前无孝子,很现实,却是那么的直白而准确的表达了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p
陈宫一直以为婆婆的身体很好,在他的印象中:婆婆重来没有得过大病,就是感冒发烧都很少。/p
每次打电话或者回来,不管是在电话里还是见着人,婆婆的身体都很硬朗,笑声很大,中气十足。/p
这才多久?/p
印象中不到一年吧,上次见面还是去年正月初二,那时婆婆还红光满面,跟自己有说有笑。/p
催促陈宫,早点把家安了!/p
可现在……/p
陈宫真的找不出什么形容词来说他看见的情况。/p
见过那些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相不?廖志素的情况就差不多那样……/p
自小跟着爷爷、婆婆长大的陈宫,对于这个隔了一辈的老妇有一种特别的情感。/p
那时候,父母天不亮就出去江边淘沙挣钱,是婆婆爷爷在家看着他们,给他们做饭、洗衣。/p
陈宫就是在十二三岁时,还跟爷爷睡一个床,而妹妹则跟着婆婆睡。/p
这个老人重来不多话,有好吃的总是给他们兄妹留着,从94年分了家跟着陈宫家,一直到爷爷过世,爷爷婆婆对陈宫俩兄妹都非常好。/p
至少比起其他儿孙们,要来得亲切。/p
那时候,衣服破了,母亲没时间给陈宫缝,是眼神不好的婆婆一针一线给自己缝,虽然在陈宫看来那些针脚还不如后来的他。可确实的可以感受到的关爱,一直伴随了他整个童年,直到他去了镇上读初中,后来又去了县城读高中,在家的日子很少。/p
陈宫是婆婆看着长大的,廖志素在陈宫16岁之前扮演的角色比陈宫母亲郎泽芳来得重要。/p
特别是在父亲过世后,陈宫语愈发的觉得亲人的重要。/p
意外和明天到底谁先来?/p
谁也不知道,因为世事难料且无常。/p
珍惜,是你要做到的。/p
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何种的凄凉和悲哀。/p
当父母、老人的总是在为你们付出,而你们却从未让他们骄傲过,可就是这样,他们何时嫌弃过你们?/p
父亲的突然患病到离世,和自己的患病,让陈宫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及命运的捉弄。/p
可就这些,他还是能熬过来。/p
大不了又重新“死一次”,陈家人从来不拉稀摆带……/p
婆婆的健康让陈宫很焦灼。/p
把人体比作一个机器,连续运转了八十多年,两万多天,就是机器也得磨损和报废了。/p
从姐弟哪里了解到:婆婆心肺出了问题,就像零件一样老化。/p
陈宫叫出几人来到楼梯口,商量着怎么办:“婆婆这个病,你们也清楚了,主要问题还是在心脏上,供血不足了,这个人其它内脏器官相应的出现一些问题,我看能做个搭桥手术,至少能保证她多活几年,你们觉得呢?”/p
“该我承担的费用,我还是承担一份!”/p
几人面面相觑,互相观望,眼神恍惚,似乎都不太愿意。/p
“婆婆身体这么大了,还要去手术台上折腾,能不能下手术台还要另说,那个敢去冒这个风险?”三姐陈琳说着自己心里想的。/p
其他亲人也点点头,幺姑也开口道:“三母的治疗那个要你当孙儿的管?”/p
“你有两个叔伯,还有我,那里轮到你出钱?”/p
“不是不给她治,老年人内脏器官多少都有点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