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3/4)
。“自己能换吗?”
“能。”
“还是算了。”沈瑄摇头,“不能再受凉,我帮你。”
帮他?
一阵轰鸣,孟清和头又开始晕。
沈瑄的手已经搭上了孟清和的领口,指尖有些凉。下一刻,他的下巴突然被抬了起来,额头后仰,一块布巾瞬间捂上了他的鼻子。
孟清和眨眨眼,先是不解,然后顿悟。
情绪起伏过大,流鼻血了……这不是丢人可以形容的了。
窝在被子里,孟十二郎彻底石化。
至于吗?至于吗?!
穿越一回,一世英名全都碎成了渣渣。
孟十二郎自怨自艾,自我厌恶中,丝毫没有发现,背对他的沈指挥勾起了嘴角,怎么看,怎么有点“纨绔”的味道。
对大明朝的侯二代,孟十二郎还是了解得太少。
最后,衣服是孟清和自己换的,被褥是长随抱来的,赵大夫背着药箱又跑一趟,开了一副汤药,熬好送来,险些苦得孟十二郎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没扎他,原来在这里等着吗?
捏着鼻子把药喝下去,孟清和的额头又冒出一层细汗。身体却轻松许多,睡意很快涌上。
沈瑄一直没有离开,靠坐在孟清和身边,将他连人带被的揽进怀中,轻轻拍了两下。
“睡吧,我陪着你。”
声音很低,带着安抚的味道。想起赵大夫的话,表情微凝。
“孟佥事思虑过重,难以放开。这样多折腾几次,老夫也无法保证不留下病根。”
思虑过重吗?
手指抚过有些汗湿的额角,该如何开解?
黑色的眼眸微合,掩去了几许复杂的思绪。
这一觉,孟清和睡得很沉。
醒来时天已大亮,沈瑄也已离开。
候在门外的长随一直小心听着室内的动静,昨夜,沈指挥冰冷得似要杀人的目光,想起来就让他全身发寒。
“孟佥事可是醒了?”
“进来吧。”
孟清和起身时并没感到头晕,赵大夫的医术当真是厉害。
“佥事先洗漱,早饭马上送到。”
“麻烦了。”
长随表现得比往日周到许多,孟清和洗漱之后,一碗小米粥,几个饼子和两碟小菜已经送到。食物的香气引得肚子咕噜噜叫,捧起粥碗,几口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辰时正,孟清和出现在存心殿外,巡视之后顺便鼓励了两句,转道去见朱高炽。
为了探亲假和宝钞,也该去谢一回。
来的时间却有些不巧,朱高炽正在忙。
燕王回到了北平,需要朱高炽处理的政务仍是不少,车马粮秣的调派是重中之重。
德州的朝廷大军秣马厉兵,随着武定侯,安陆侯和都督平安的队伍先后抵达,从德州传递消息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吴杰从真定城下败退,损失了足足三万人马,但对德州此时的兵力来说,着实不算什么。
南京送来的消息,朝廷下令召集的军队足有六十万,号称百万。不断从南方调派的卫军还携带有大量的火器,立刻引起了燕王的警惕。
三十万对六十万,燕军人数只是朝廷军队的一半。论粮马辎重,燕军也不占据优势。
朝廷大军主帅虽是李景隆,平安郭英等人却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即将从南京出发的徐辉祖,朱棣比以往更加重视此次战斗。
这会是一场苦战。
得胜,则更进一步,顺势打出河北。
战败,积攒的家底保不住,连命都要丢掉。
道衍和尚表示,王爷不必多虑,如往常一般冲上去砍人就是了。
燕王眉毛一竖,虎目一瞪,敢情要和人搏命的不是你这秃驴!
道衍拈花一笑,佛态十足,王爷不用担忧,皇帝已有命令,不得让他背负杀亲之名。就算话是对耿炳文说的,其他的朝廷将领也不能当做不知道。
“王爷龙威,必登大宝!”
道衍的劝说很有效,燕王不焦躁了,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周密准备。
侯显和杨铎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向北元出发了。
根据侯显的要求,从燕王辖下的守御千户所中-抽-掉少数归附蒙古骑兵,与燕山卫共同负责此行的安全工作,遇上草原部落,有这些蒙古人现身说法,必定更有说服力。对北元的了解程度,又有谁比得过他们?
“大善。”
燕王同意了侯显的建议,亲自送他出了北平城。
侯显万分感动,哭得不能自已,表示一定完成王爷交代的工作,肝脑涂地在所不辞。郑和低头撇嘴,抬起头也象征性的抹了几滴眼泪。
同行业的竞争上岗机制,果然锻炼人。
侯显与杨铎也算旧识,行在路上,谈及献出此计的孟清和,话中颇多赞扬。
“若有机会,显愿同孟佥事当面一晤。”
杨铎没有接言,只下令队伍加快脚程,赶在后日前抵达开平卫,与卫所边军做好交代,尽快进入草原。
侯显了解此行的重要性,不再多言,挥舞起马鞭,马蹄踏起一片碎雪,远看,似从地面腾起了一片白色的薄雾。
自此,明初又一位航海家,有名的外交家,郑和船队的三号人物,未来的司礼少监侯显,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孟十二郎毫无所觉时,已然刷了这位不少的好感度。
先是郑和,再是道衍,紧接着就是侯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孟十二郎的人格魅力也是相当的高,虽然,作用的对象有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