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2)
第三十四章
皇帝身体一向并不是非常康健,这次冒着严寒到军营里去慰问将士,的确让士气大震,他回去之后也好好喝了姜汤,做好了保暖,但在第二天他还是着了风寒,身沉头痛,又咽喉发痛,不至于起不了床,却也只是强撑着才能接见臣子。
长宁第一时间便知道他生病的消息,在太医为他诊病抓药之后,她甚至亲自守着小太监煎了药,然后端去给皇帝吃。
皇帝此时已经和臣子讨论完了事情,坐在里间里,因觉得头重脚轻,甚至不得不用迎枕放在背后靠着,这样的他少了很多帝王的威仪。
长宁将药端给他喝,想到前一年,她也曾在这间房里给先皇侍疾,不由更是百感交集。
不过现在他的皇兄还没有病得要她喂药才行,他接了药过去自己喝了,看长宁一副担忧自责的模样,一向善解人意的皇帝知道长宁在想什么,便说:“宁宁,你不要难过了,朕这只是感染了风寒而已,很快就会好的。”
长宁蹙着眉头说道:“要是我不建议皇兄您去军营之中,就不会染上风寒病倒了。皇兄您是一国之君,身系一国安危,虽然去军营之中慰问将士十分重要,但哪里比得上您的身体重要。”
皇帝将药碗递给长宁端着去放到桌子上,才一手撑着沉重的脑袋说道:“宁宁,你不要自责,若是你这般想,朕更要自责。再说,朕这不过是一点小病而已,很快就会痊愈。而此次大战,关系大周存亡,何其重要,朕去军营之中看望将士也是应当。”
长宁知道多说也没有用处,皇帝已经病了,唯有让他好生养病才行。
其实她觉得皇帝这病,并不只是昨天去外面受了风,大约还与他一直忙碌,忧虑和忙碌国事有关,本就积劳,在受了风之后,当然很快就病倒了。
长宁让皇帝好好休息,有京中送来的奏折,她会先帮看看,整理好后再拿来念给皇帝听。
皇帝虽然想强撑着批阅奏折以及同老将军谈论军情,但身体却实在无法支撑,之后就回床上躺下睡了。
皇帝身边有两位太医诊病,皇帝每日吃药,但病情的起色并不大。
皇帝在做太子时候,就是经常生病的,吃的药也不少,这次这般病了,吃了药效果不大,好在是没有太过加重。
长宁十分关注皇帝的身体健康,几乎每日都会专门问太医皇帝的情况,两位太医的意思都是皇帝需要静养,再者就是北地严寒,要是能够回京都去养着倒是好些的。
长宁也知道,皇帝病倒,主要还是不适应北方的寒冷。
要是他能回京都去养病,倒是不错,只是现在北齐不退兵,他如何能够回京都。
淮河之上结了厚冰之事,在第一时间报到了大将军府里来。
皇帝也强撑病体在议事堂里开了会,几位大将都飞快地赶来了。
长宁坐在屏风之后旁听,她现在是皇帝的秘书,几乎任何事,皇帝都是不避她的。
淮河结冰,会引起大周皇帝和将士这般注意,是因大家都知道,北齐定然会趁着这个时候攻过来的。
北齐以骑兵最为强悍,淮河上结冰,北齐大军可以从冰面上直接过来,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
淮河上很难结厚冰到可以从冰面上通过,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二百多年前了。
没想到这次居然就让顾世旻给遇上了。
长宁并不懂周易,不会观天象算吉凶,但也有些觉得这简直像是上天要和大周作对,而且帮助萧祐一样。
她看到皇帝因为生病身体虚弱,却不得不和将军们商讨如何对敌,便颇为悲愤地想,为何萧祐那种狂妄的好色之徒反而受上天的厚爱,而她兄长这般的仁爱之君反而总是不受待见。
当然,这个想法只是一瞬间的事,之后,长宁便已经随着在座将军们的话在思考他们的作战之法了。
其实这般大战,并不需要太多战术,如何利用地形迎击敌军,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派兵遣将更为灵活方便策应……
长宁只会给皇帝出一些用美□□惑萧祐,并且挑拨北齐君臣关系,利用鞑靼来打击北齐这些狡诈的建议,对于军事,她不能说一窍不通,却也并不是熟读兵书之人,更没有阵前对战的经验,不敢以纸上谈兵怠误战机,只是听这些将军们和皇帝如何决策。
北齐大军南下攻打大周之时,大周便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是以有备之师对抗敌军远道而来的疲军。
再加上寿州城外早就有所准备,城里城外夹击攻击寿州城的北齐兵,即使北齐兵比大周兵更适应这种严寒,但也并没有占到什么上风。
这几场仗打得昏天黑地,长宁坐在大将军府中,也听得到城外的鼓声和冲杀之声,只觉得这声音可说是直达云霄。
她知道城外土地定已经被鲜血染红,但是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要是能够一统天下,倒是可以让这片土地安宁一些年岁,但是,要求得和平,现在的战争却是必须的。
皇帝虽然处在病中,但是,他并没有卧病在床,而是前去了城楼上亲自督军。
虽然北齐大军是想攻入寿州城捉拿或者杀死大周皇帝顾世旻,但他们并没有什么机会攻城,一方面已经有城外堡垒之中的军队截杀北齐大军,另一方面,寿州城中又派出了四万人迎敌,所以大战只是在寿州城外打开。
长宁在大将军府并不算是坐立不安,但是也更想去城楼上看看战局到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