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章 景王(1/2)
(第一更!)
福至心灵,秦邑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那个隐秘。现今他最大的渴求,就是用那个隐秘来换取成国公府的“有用”。
“皇上,臣听说过一件事情,道是景王当年并没有薨,是元家救下了他。元家对景王有活命之恩,京兆的风风雨雨,莫不是和景王有关?”秦邑高声说道。
这几句话语,他是脱口而出,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语速,及颤抖。
夹杂着惊惧、期待和兴奋的颤抖。
他相信,当今世上知道这个皇家隐秘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会将这个隐秘说出来的人,除了他,就不会有旁的人。
换言之,崇德帝想知道关于景王薨之事,就只能通过他。当年,他灭了元家的功劳已经没用了。那么,事关景王,是不是有用了?——他只能豁出去了。
崇德帝听到“景王”两个字后,眼睛都瞪大了,倏地将目光投向了秦邑。秦邑,他在说什么?景王未薨?
如今,景王的墓穴就在东郊皇陵,就在先帝陵的右侧,就连谥号“景”都被朝官百姓所称。一个埋葬了二十多年的人,没有薨?
在崇德帝锋利如刀的目光下,秦邑硬着头皮地开口:“当时为景王抬棺椁的人之中,有一个是成国公府的死士,临死前告诉臣景王的棺椁过轻。”
原本,这种棺椁的轻重差别,差那么一点半点,是不会有人知道的。但这为景王抬棺的死士,恰巧是个算学痴,从棺椁的重量到景王的体重,再到陪葬品的多少,这死士便知道了景王棺椁过轻。
秦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景王已经葬入东郊皇陵了。而且当时的皇上是建和帝,成国公府并没有那么荣盛。这个隐秘成国公府便一直掩到现在。
在灭了元家之后,秦邑曾担心过那位已薨仍活的景王,会不会出来捣乱,但后来一切平静。以致秦邑也不知道景王未薨是真还是假了。
在紫宸殿这里,秦邑为了成国公府的将来,为了成国公府还能存在,只能把这件事当作真的来说实。不管怎样,他都要一口咬定景王还活着。还隐匿在某一处。
如此,通过景王这个人,成国公府才能有用,就像当时对付元家那么有用。
崇德帝用眼神剃着秦邑,似在分辨秦邑所说的,是真还是假。而崇德帝的心,已经不自觉地提了起来,带着一种他自己都不知的复杂。
对崇德帝来说,元家是一把已经举起的利剑,迟早有一日会落到他的脖颈上;而景王。则是一把已经生锈插不进胸口的匕首。
差别如此巨大,以致崇德帝几乎没有考虑过景王这个人。
因为,在他势起之时,景王已经薨了,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没什么交集。
景王,是建和帝一母同胞的幼弟,是太宗皇帝最疼爱的幼子,是崇德帝的皇叔。这个人,已经薨于建和二十五年。淹没了在过往的历史中。
而崇德帝心中的复杂,来自一个不会再存在的推测:如果景王没薨逝,原本继承建和帝皇位的,应该是他。
太宗皇帝立建和帝之时。就以皇令迫建和帝立誓,誓言称皇位传弟不传子。只是,建和帝在任太久,而景王薨于盛年,这一句“皇位传弟不传子”的誓言才作罢。
是非功过,皆身后定。景王也是如此。建和帝为景王定谥号为“景”,可见景王为人性情,以及功绩。是了,功绩,主要是军功。当年的永安之战,其实也有景王的一份功劳。
若是景王还活着,建和帝那句“皇位传弟不传子”的誓言,还能算数吗?
这个疑问,在崇德帝看来是永远不需要的回答的。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不需要回答。或者说,崇德帝不允许有任何人想起建和帝这个誓言!
“皇上,因这个死士的话语,成国公府一直在暗中追查景王的虚实。后来才发现他和元家有旧,臣一直在想,自前年来,朝廷便诸事频发,这会不会是有人暗中做了什么,是不是景王?”秦邑不顾崇德帝的怒火,再一次提及了景王。
景王这个人,本已成为历史了,不会有人再提及。但是成国公府知道这个人,那么事情就不一样了。
建和帝当初那句誓言,是两代皇帝不能宣之口的忌讳,但秦邑就这么说出来了,还是这么震撼的消息。
这是秦邑唯一的机会,唯一再为崇德帝办事的机会。
崇德帝凝视着秦邑,勃发的怒气忽而一下子就消散了,反而笑着说道:“秦邑,只要成国公府没了,景王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句笑语,当中饱含着的杀气,让秦邑猛地一震。这个曾权重显赫的国公爷,在皇权面前就只能匍匐。
皇权生杀予夺,可以将秦邑和成国公府置诸死地或放至活路,全在帝王一念而已,全在秦邑怎么回答而已。
秦邑咽了咽唾液,声音干涩得好像磨地一样,这样回道:“皇上,不管臣生或者死,景王若是要出现,还是会出现。但臣活着,会成为皇上的利刃,可以用来对付景王……”
秦邑所能想到的“有用”,就只有这个了。景王已经被尘封在历史中,若是皇上想对景王做什么,用成国公府这把利刃,便是最省事的选择了。
秦邑自认为在元家一事上办得妥妥当当,十二年过去了,都不曾有人翻起这事。这一点,是秦邑的本事和功劳,他冀望崇德帝能顾及这一点。
然而,秦邑太过着急了,所以没有想到:现在,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