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苟且偷生(1/2)
第六十一章苟且偷生
郭威在位时已经是五代后期,和前期有所不同的,后周之前的几个朝代内部的军事斗争非常激烈,大镇叛乱已经是家常便饭。不高兴了就造反,高兴了也造反,反正都是想混水摸鱼的。而后周存在的十年中,除了郭威刚即位时发生的兖州慕容彦超叛乱之外,基本就没在发生过重大叛乱事件。
前面几个朝代的统治者对老百姓视若牛马,对老百姓的疾苦不管不问,这就给了心怀二心的地方军阀以可乘之机。老百姓对统治者也非常的失望,这也是地方军阀造反的社会基础。郭威一反前几任的横征暴敛,接连对社会民生进行改革,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存条件。郭威做为明君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认可,地方实力派师出无名,即使不顾民间意愿造反,结果也只能玩火自f。
如同m主席所讲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郭威这点做的比较好,自己不可能事事过问,只能通过地方官来实施统治,所以用人是和正确的政治路线有同等重要的意思。
当然,郭威用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前庆州(今甘肃庆阳)刺史郭彦钦。这小子是个贪婪鬼,自当庆州的父母官后,对治下各族人民群众抢掠搜刮,贪墨了不少财物。由于庆州地处民族混居地区,民族关系复杂,所以在民族地区做官,稳定和发展都应该并重。可这位郭爷倒好,管你稳定还是发展,先抢过来再说,弄的当地汉人和少数民族都怨声载道。当地的党项部野鸡族也被郭彦钦弄的鸡飞狗跳,干脆造起反来。
郭威知道后,先臭骂郭彦钦,派出邠州(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折从阮(大名鼎鼎的杨六郎之母佘太君的爷爷,折姓在演义中多做佘),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张建武率领官军去找野鸡族问问情况。
郭彦钦不是东西,张建武也不是好鸟。他将野鸡族杀败后,和野鸡族有仇的折思族和杀牛族都派人带着酒肉犒赏官军。不知道军爷是不是三月不识肉滋味了,不仅抢下这些酒肉,吃饱喝足后一鼓作气去抢掠折思、杀牛等族。杀牛族一看官军怎么都这德性?一气之下,几个部族联合起来进行反攻倒算,官军惨败,折从阮等人急向郭威求救。
郭威气的在殿中直转圈,下旨罢免这些蠢货的职务,选派其他人去庆州安抚这些少数民族,这场闹剧才收场。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应该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就对他们有歧视。诚然,有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凶残暴虐,但有些汉族皇帝的残暴并不逊色于这些人。各人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如何就动辄说这个民族如何如何,这是不客观的。
处理完了边疆事务,郭威可以腾出手来整治内部了,对某些不象话的人士进行整顿。头一个开刀的就是大周开国重臣、郭威的异姓大哥王峻。王峻地位显要,位居中枢,本应是郭威的左右手。可王峻却居功自傲,越来越不拿郭威当回事了。甚至连皇子柴荣入见郭威,都被王峻在中现代史绊子,不让见。
有一次强行要求郭威罢免宰相范质和李穀,改任端明殿学士颜衎和枢密直学士陈观。人事决定权是皇帝的私物,岂能容他人染指?郭威碍于大哥的面子:“事关重大,让朕考虑一下吧。”可王峻不依不饶,口出不逊,骂了郭威几句。甚至郭威准备吃午饭,王峻还在一边叽叽歪歪,郭威饿的不行了,才勉强答应了,王峻这才回去。
王峻明显要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党羽,任用王峻的私党,这些人当上宰相,是听郭威的还是听他王峻的?郭威有可能被王峻架空,当上“精神领袖”,傻子也不会答应。郭威忍无可忍,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二月间,郭威将王峻软禁起来,召集重臣,郭威老泪纵横:“王峻眼中无朕,屡次弄权,彼若成事,朕将何往?而且朕子嗣皆死在前朝,现在只有一个养子郭荣,也因王峻阴加阻挠而不能尽人伦孝道,你们说,王峻该怎么处理?”
冯道的哲学就是谁占上风谁就是正确的,当然支持郭威,众人也劝郭威杀掉王峻,绝除后患。不过郭威没忍心下重手,只把王峻贬为商州(今天陕西商县)司马。王峻到了商州,越想越后悔,气病交加,不久死去。
王峻的出身比较“下贱”,他曾经做过梁朝大奸臣赵岩的“娈童”,后来梁朝灭亡,王峻流落江湖,最后跟了刘知远。和郭威的交情极好,汴梁事变时王峻三族也被诛灭,刻骨铭心的仇恨让王峻死心塌地的为郭威谋智,史称王峻“绸缪帷幄,赞成大事,峻居首功。”郭威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王峻对他不敬,但郭威也只是将他贬居,如果王峻能向郭威认错,郭威还是可能重新起用的。郭威在乎的是皇权,只要不威胁皇权,万事好商量。权力这东西,是最不近人情的,父子兄弟都可以为了权力喋血萧墙,郭威能对王峻手下留情,已经很给面子了。
郭威为了让柴荣日后能顺利继位,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三月,调柴荣入京任开封尹,封晋王,算是正式确定了柴荣皇太子的身份。
不过郭威的麻烦还没有完,刚整倒一个王峻,又跳来一个王殷来和郭威捣乱。王殷也是开国重臣,级别和王峻不相上下,以宰相身份坐镇邺都,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王”。王峻虽然对郭威不服,但也只是弄权而已,王殷在河北经常打着各种旗号捞钱,这郭威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