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赞誉和口水齐飞(1/2)
阿强用《绝代双骄》前几期的报纸买通了程龙,这才免去了被老板得知自己偷懒被炒鱿鱼的下场。
程龙将这些报纸带回家,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然后他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追看这部小说。
武侠小说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子报父仇”,年青人全家惨遭灭门,苦练绝艺最后终有所成,然后手刃仇人,大仇得报,《绝代双骄》只不过又稍稍变换了一下形式,却在故事悬念上起到了十足的效果。
故事的一开始是玉郎江枫遭到“复仇”,他辜负了邀月宫主的情深意重,选择跟婢女花月奴私奔;两人双双殉情之后故事才真正开始,原本应该担当复仇大任的两兄弟,居然又变成了移花宫主复仇的对象──原本应该主动复仇的人,变成了被动遭到复仇的对象,这是一种“复仇的变体”,也是《绝代双骄》的故事核心。
而小说中但凡出现类似双胞胎兄弟这种桥段,几乎所有作家都会未能免俗地运用到“王子与乞丐”的戏剧冲突,这两兄弟彼此的际遇一定天差地远,一个就要落拓江湖、历尽沧桑与折磨;另一个就要生在权贵之家,毕生享尽荣华富贵、不知人间疾苦。《绝代双骄》也不能免俗,故事里小鱼儿就是扮演那个落拓江湖的角色、花无缺就是养尊处优享受富贵荣华的对照。
这样的故事情节设置难免召来一些人的非议,诸如毫无新意、新瓶装老酒之类的批评也开始见于报端,但这些都还是小打小闹,真正话题争议却和《绝代双骄》本身无关,而是林树、林夕父子合著这件事上。
发生这种事情并没有出乎林夕的预料,因为《绝代双骄》既然能作为古龙写作中期的巅峰之作,关于小说本身其实是很少能让人找到可以攻击的地方,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推断。
即便是那些批评《绝代双骄》的人,也只能说这部小说因循守旧,却没人敢说这个故事写得不好。
当然关于写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也不是这些人说了算,而是读者说了算,自从《绝代双骄》开始连载之后,《东方日报》的销量剧增已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人傻到会跳出来以此发难。
但是在这部小说究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上,媒体上却是热闹非凡。
《绝代双骄》与林树之前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这成为了很多人质疑的开端,尽管有林夕这个合著人存在,但年仅十六岁的林夕很自然的就被大多数人所忽略,更多人觉得这书并非出自林树父子之手,而是有人代笔。
香港的媒体记者为此事一阵上窜下跳,将林树父子身边的关系网查了个通透,几乎是掘地三尺,但硬是没有找出这个代笔人。
因为找不到证据,慢慢这种观点也开始站不住脚了,甚至有人从反向推理,如果这个代笔人真的存在,他能写出像《绝代双骄》,又何必给人代笔,自己发表出来不是更有利吗?
有人继续反驳说,那是因为林树的名气大,用他的名义发出来能卖出一个高价。
这种说法被很多人嗤之以鼻,因为稍微有点长远目光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名气其实比钱更加重要,只要第一部小说可以打开局面,以后赚钱只会更多。
这种观点被否认之后,紧接着另外一种猜测又冒了出来。
持有此类观点的人认为,《绝代双骄》确实是出自林树的手笔无疑,而转变风格也是林树故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捧自己儿子上位。
一开始并不受很多人关注的林夕,一下子被推到了媒体的风头浪尖。
紧接着,关于林夕从前的种种劣迹也被媒体一一爆出。
还在年中学就想学人组乐队,可惜折腾没半年也没什么成绩出来;因为逃学旷课次数太多,最后被圣芳济书院开除……种种迹象都表明,林夕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很多人倒有些开始同情林树。
摊上这么一个极品儿子不说,为了能让他未来有一个好的前途,居然如此费尽苦心写出一部小说来帮他铺路,只可惜在大多数人看来,劣迹斑斑的林夕肯定是烂泥扶不上墙。
第二天一早,趁着厨房里还不是很忙的时候,阿强偷偷凑到了程龙面前。
“陈大哥,这是最新一期的《东方日报》,快收起来,别让其他人看到。”
阿强飞快从怀里掏出一份报纸,塞到程龙手上。
程龙被阿强的举动搞得有些郁闷,“偷偷摸摸干什么,我们这又不是在做贼!”
阿强着急地朝程龙比划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看了看四周无人,这才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现在这样一份报纸有多抢手,书报亭只要去晚几分钟就没了,现在每天早上巴士上很多人都手拿一张报纸,不用多看,十有八九都是《东方日报》……刚刚大飞还问我有没有买到今天的报纸,我骗他说没有,等会他要是提起这件事,你可不能把我卖了。”
程龙这才点了点头,心里却暗自琢磨:难怪自己今天早上去没买到,原来这份报纸这么抢手了。
只是程龙有些想不通,既然这样报纸这么受欢迎,《东方日报》为什么不多加印一些呢?
虽然有点操闲心的感觉,但事实上程龙却是误会《东方日报》,不是他们不肯加印,现在每天报纸的印刷数量已经是比以往提了30,开动印刷机很容易,但是一旦《绝代双骄》连载结束,报纸销量猛地下挫太多会严重的打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