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南京大屠杀(上)(1/2)
第三十章:南京大屠杀(上)
上海沦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暴露在日军面前,而日本人对首都南京势在必得,本来侵华路线中日本认为占领了中国人的京都就等于占领的整个中国,也就是夺得了中国的帝位,狠狠的打击中国人的抵抗之心。腦中
日本人步步紧逼,南京又是作为中国人的京都,可以说直接把国民政府推入了三岔路口,国民政府不得不尽快做出抉择。
蒋介石任当时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委员长,政治委员长,召集高级将领李宗仁,唐生智,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还有德国的军事顾问团召开会议。
当时的蒋介石可谓是国民党最具有权利的人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皇帝,当时代的皇帝,是国民政府的首要任务,将军们不得不应诏参加会议。
蒋介石面色铁青,然而对于各大将领和德国的军事顾问团,蒋介石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情绪,由于屡战屡败,蒋介石的声威大大受损,也不敢过于造次。
此时的蒋介石内心是极其难受的,偌大的会议厅散发着沉重的气息。
“淞泸抗战失败之后,国民军士气低落,招受沉重的打击,上海,杭州失守后京都已经失去了屏障。”白崇禧道,意思很明显,想要放弃南京。
“从战术上来看,如今的南京是个绝地,日军如此大规模进攻,强势如虎,就是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得到京都,以打击国人之心,如今日抄京都,而我京都根本无险可依,更没有新生力量的增援,难以坚守。”李宗仁道。
一些冷静的将领,蒋介石,还有德国军事顾问团都很清楚,坚守南京毫无意义,有害无疑,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灿烂文明很有可能遭受破坏,抵抗,更有可能使平民遭受无辜杀害。
然而蒋介石本人对战或者不战内心极其的矛盾,坚守南京必然一塌糊涂,不守又难以承受舆论的谴责,毕竟南京是国民政府的京都,老百姓心目中的京城,为国之中心。
此次蒋介石召集会议,就是为了寻找一个万全之策,从原则上来说南京一则是国府二则国父孙中山的陵墓就在南京,蒋介石眉头紧皱,脸色露出极其的暗淡之色,叹道:“断然不能不战而退,我个人是主战死守的。”
对于南京的形式,蒋介石也好,诸位将军也罢,心里那是明明白白的,将军们面面相觑,蒋介石的意思很明显:“最好是不打,这不打的责任就由诸位承担吧。”
这个烫手的皮球被蒋介石踢了出去,死死的去蒸煮各位将军的神经,都不得不想蒋介石不愧是混过黑社会的鳖头,会议的气氛突然冷了下来。
良久之后,蒋介石内心一叹,他何尝不明白这些将军都不是傻子,无奈之下看向自己的嫡系亲信,军事总参谋长何应钦与军令部长徐永昌。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不想被国人的唾沫淹死,成为众矢之的,两人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有任何意见,一切为委员长唯命是从。”
两人把这个烫手的皮球又还给了蒋介石,诸位将领沉默不语,蒋介石内心动怒却无可奈何,逃啊,可这个替罪羊谁都不想当。
蒋介石再也没有了办法,又转身问德国的首席顾问:“您怎么看?”
德国首席顾问态度十分坚决,从军事角度上单一考虑道:“我竭力主张放弃南京,不作无谓的牺牲。”
蒋介石冷静下来,即使听从德国顾问的建议,那么今天舍弃帝都不战而逃这个责任仍然要他自己承担。
最终蒋介石又开始询问各个将军的意见,谁是傻子,没有一个人是傻子,这是什么状况,可是关乎到遗臭万年的事,谁也不会当这个出头鸟,所以各位将领是含含糊糊不主张也不说不战。
蒋介石询问了很多将领还是不得要领,这一仗要打总要有人打吧,所以蒋介石继续询问下去,看看有没有愿意抵抗,愿意守卫南京的,愿意做这个炮灰的。
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这个烫手的山芋就迎刃而解,蒋介石巡视了几眼看向唐生智:“唐将军您怎么看。”
唐生智一直沉默不语,起初蒋介石以为唐生智是两不发言,保持中立,蒋介石一直没有问他任何意见,于此这节骨眼上蒋介石必须听得所有将军的意见。
此刻蒋介石的内心十分愁苦,南京是不能不战而逃,必须有人做炮灰,然而这个炮灰谁来做,再做的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难不成他老蒋去当这个炮灰,这简直是一个玩笑,蒋介石的内心存在着希望,他不相信再做的没有一个莽夫。
唐生智陡然站立起来,本来平静的面孔激怒不已,他冷眼看了看在座的将军们,猛然一拍桌子低吼道:“首都乃国父陵寝之地,如今大敌当前,倘若没有人抵抗日寇,捍卫我国人威严,怎能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对得起我国民,本人主张死守南京,抵抗到底,与日寇决一死战。”
唐生智的表现正中蒋介石的下怀,唐生智如此慷慨激昂,倘若自己还讨论什么退守的问题,或者不战而逃必然受他人于口实,于是顺水推舟说:“那就请将军筹划防务,担任城防总司令吧。”
唐生智毫不犹豫,愤然发誓:“在下定以血肉之躯报效沙场与南京共存亡,人在南京在,人亡南京亡。”
放弃还是死守南京城这个重大的问题,就如此做出了决定,会议结束之后各个将领及蒋介石开始秘密逃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