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七十七章 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1(2/2)
。严格来讲,只有内在富足才算富,否则,即使家财万贯,也只能算穷人。佛经中有一个故事:
古印度有一位善生长者,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紫檀香宝盒。一天,善生长者宣布:“我将把这个宝盒送给世上最穷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贫人们纷纷前来索要宝盒。
可是善生长者对每个人都说:“你不是最穷的人。”
大家问:“到底谁是最贫穷的人?”
善生长者回答:“是波斯匿王。”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波斯匿王耳中。波斯匿王大怒。派兵把善生长者抓来,质问道:“看看我的仓库,满是金银财宝,你为什么说我是世上最穷的人?”
善生长者不慌不忙地说:“大王。虽然您的仓库里满是金银财宝,可是全国有这么多穷人,您却没有帮助他们,所以,您的财富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在您的内心中,对财富始终没有满足感,这种心态跟乞丐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了善生长者的话,波斯匿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打开国库。向人民慷慨发放布施。
从这个公案可知,如果一个人光是囤积钱财,没有合理地运用钱财,内心始终欲壑难填,这种人哪怕再有钱。也是不折不扣的“穷光蛋”。
当今时代,这样的“穷光蛋”大有人在。有些人在银行里有巨额存款,不仅自己舍不得用,也不愿意给别人用,这样的钱再多也没有意义,最终只能便宜了银行。
瑞士的银行由于奉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所以吸纳了来自全世界的资金。许多富人都以钱存在瑞士而感到放心。在这些存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见不得人的秘密资金,如果储户生前没来得及处理这些存款,死后这些钱就归银行了。前不久,我遇到一个新加坡人,他说新加坡正在效仿瑞士。银行也开始为储户严格保密,结果不费吹灰之力,世界各地的钱流就滚滚而来。
我不清楚在座各位的状况,有些人也许非常富有,有些人也许并不富裕。但不管你属于哪种人,都应该合理使用自己的钱财,除了维持日常生活,也要拿出一部分钱帮助他人,千万不要成为只进不出的守财奴。
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帮助他人就是增上自身的福报。现在中国有一位叫曹德旺的慈善家,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自称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截至目前,曹德旺在慈善方面的捐款累计已达15亿元,随着善法越做越大,他的福报越来越大,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
(三)应当寻求内在的富足
既然富足来自内心,因此,只要我们能调伏自心,对生活抱着随缘的态度,不管有没有豪宅、名车,总能拥有一份满足感,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反之,倘若内心没有调伏,就始终不会有幸福可言。
可能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公式:yù_wàng-实力=痛苦程度。这个公式非常经典,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自身条件有限,目标却订得高不可攀,非要赚到100万、1000万……必定会活得痛苦不堪。
说起调伏内心,就不得不涉及佛法。在佛法中,有许多调心的独到窍诀,如果人们掌握了这些,就能抚平浮躁不安的心。
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拉你们皈依佛教。信仰佛教当然很好,一个人若没有佛法的正见,很可能无恶不作。不过,即便你不信仰佛教,佛法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道理,比如,平等观、慈悲观、无常观,等等。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观点,再看看现代科学的观点,我们不得不对佛法的智慧惊讶不已。上个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传统看法,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实,如果将佛教的“缘起性空”和“相对论”比较一下,人们更会大吃一惊:原来,佛法对这个道理早有宣说!
在世人粗大的分别心面前,佛法的智慧显得异常深邃。《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乍听这种说法,许多人根本无法理解:“不可能吧,我正在真实地赚钱、生活,这一切怎么会是梦呢?”然而,只要以佛法的智慧深入观察,最终就会明白,自己执著的一切,名声、财产、地位、感情,确确实实都是一场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