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完了完了,吹大了(2/2)
说《三国》。光是单田芳的《三国演义》,她就跟着听了不下五回了。
今天给几个小鬼讲的是“三英战吕布”和“青梅煮酒论英雄”两段。
一般,萧春夏给他们讲故事都是随心情的,想起哪段讲哪段——准确地说,想让她把三国从头至尾那么好好讲一遍还真有点儿费劲,因为她都是一天一点儿玩儿着听的。根本不知道哪段儿在哪段儿前边。除非这段有这个人,那段这个人挂了,她才知道到底哪段儿在后边。
萧春夏的口才在平时的扯闲皮中练得不是一般的好。尤其是“三英战吕布”一段儿,刘、关、张三兄弟与猛将吕布在沙场上酣畅淋漓的持械斗殴让她说的吐沫横飞。讲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威风凛凛,讲到吕布被骂“三姓家奴”的恼羞成怒,连瞪眼带比划,把几个小孩儿说得一会儿紧张、一会儿不由得嘿嘿傻笑。
本来羊角观里的那些不速之客在低声聊天,后来被萧春夏吸引得也围拢了过来,听得聚精会神。
说到“青梅煮酒”,小五儿有些呆不住了,他年龄小,毕竟爱听些打打杀杀的有趣段子,而另一些人却听得更加认真,特别是那个为首的中年人,全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至于吗?萧春夏一边儿讲一边儿想,听个故事怎么还需要那么费劲儿的理解吗?上了岁数理解能力就是跟不上啊!
直到萧春夏猫着腰捂着耳朵学刘备谎称害怕打雷的时候,萧遥才又跑了回来跟着大家欢笑。
“姐,刘备为什么这么窝囊?”萧凌云小脸儿忿忿地说。
“二儿啊,你还小,大了以你的智慧自然就理解了。这个时候的刘备还没有在那儿吆五喝六儿的资本呢。人家曹操都已经献七宝刀行刺董卓了,你想想,是一个段数上的吗?所以,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真英雄,要能伸,也能屈。能屈能伸是为大丈夫!”
萧春夏拍着萧凌云的肩膀分析着,她觉得自己终于有一件事儿懂得比小二多点儿了,不装装怎么说得过去?!
这时,中年男子说话了,说话前还对萧春夏拱了拱手:“娘子,你这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
萧春夏一愣,心想,难道这个时候还没有《三国演义》吗?她上学从来没好好听过课,怎么会记得其实三国演义是元朝人写的呢。
发动了自己全身上下的细胞都支援起了脑子,她也没想起来《三国演义》的作者到底是罗贯中、还是施耐庵,反正不是曹雪芹写的就对了!哎!不想了!想起来看来也没啥大用!
“我是从老家的一本书上看来的而已,怎么了,这位先生?我老家这样的书很多。”萧春夏想,我推给一本你我都没见过的书总行了吧,我说收音机你也不懂啊!
那人点头,赞许地看了看萧春夏:“这里竟然有如此博学之人,娄通鄙薄了!”他这眼神让萧春夏觉得,完了完了,自己好像哪里吹大了。
“博学”?他说的是“博学”?萧春夏有一种中了大奖,马上要飘起来了的感觉。她嘿嘿笑着,说:“哪里哪里。”心想,原来李高阳每次得第一都是这么个心理过程啊,亏她装成毫无知觉的僵尸状,也不知道累不累?指不定心里怎么舒坦呢?
“娘子,你能把自己对三国的这段历史转化到故事里,又能深入浅出,讲得这么逼真,再由浅入深,诠释出道理,没有些根底是不行的呀。”那个叫娄通的人继续夸奖着她。
“哪里哪里。”萧春夏谦虚的词就会这么一句。
原来他是觉得,萧春夏是了解历史,又把历史里的故事和人物重新编排了一下,赋予了道理,再讲给小孩儿们听。
萧春夏想,反正是萍水相逢,不解释无所谓,不就是多了个粉丝嘛,万一能给我们点儿什么呢!不知道此时,罗贯中老爷子的坟头儿上是不是已经被她气冒了烟了。
她想,既然这么喜欢,还免费听我讲了一段评书,那再给点儿银子吧,给点儿好吃的更好!不会什么都不给单就夸这一句就完了吧?
娄通张嘴了,说出的话却大大出乎了萧春夏的意料。
他说:“这位娘子,我看您也是个识文断字之人,看您的做派就不像个从小就受苦的。你讲的故事虽然有些是我们听说过的往朝人事,故事却是我们闻所未闻的。里边的人个个精彩,就像活起来了一样。以小娘子的才情,在这样的地方做乞丐,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啊?难言之隐?”萧春夏迅速想起了她在电视上看过的痔疮广告,连连摆手说:“没有,没有,我哪儿来的什么难言之隐啊。”有也是因为懒,懒得再去给自己找地方。
娄通以为她不想多说,也就不再多问,只说:“娘子,我乃江都娄府的管家,我们家大少爷的书房里正想寻一名侍笔的丫鬟,您看,您可有意应一应这个差事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