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探察军情 四(2/2)
看下去。直到几十口棺材从他面前经过,又一批吹鼓手在尽情的吹着哀乐。再向后边,却是王武宣等一班降将,率领的兵将,为死者送葬。一万几千人马,披麻戴孝,那队伍如此浩大,是可想而知的。
吴班头看着这班送葬队,狐疑不决,但又不认识王武宣一班降将和众士兵,心里十分纳闷。心想:“京城御林军主帅和将领战死疆场,为何朱家庄兵将为其送葬?又对葬礼搞得如此隆重?难道朱家庄人马有意改邪归正,弃暗投明,要归送九千岁吗……”
吴班头思忖着、观看着,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只有向村民打听,才能得知真相。
恰巧,在吴班头身旁所站立观看的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乃是朱家庄教导学生习文的老学究。其人姓朱,名大利,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通今博古,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者。在朱家庄,深受村民们敬仰、爱戴和崇拜。
吴班头偏过脸,打量朱大利片刻,恭恭敬敬问:“老人家,在下打搅一下,有话想问您老,不知行得行不得?”
朱大利上下看一眼吴班头片刻,豪爽说:“看来阁下是外乡人吧?在朱家庄范围内,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中搀,可谓家喻户晓,老夫没有不认识的。对了,壮士想问什么尽管问来,只要老夫知道的事,会有问必答。”
“是的,您老问对了,在下是盱眙县城外五里处的大吴庄人。在下却以卖货郎为生,长年漂流在外,走村串户,吃的是百家饭,赚的是蝇头小利。看起来辛苦劳累,但苦中乐,乐在其中。”吴班头赔着笑脸,解释一番。稍顿,吴班头转过话题,指着长长的丧葬队问,“老人家,在下想打听一下,是谁死了?几十口棺材,丧葬搞得如此隆重?在下猜想,不是皇亲国戚,绝对没有这么大排场的?”
“难道你不识字?有关死者的身份,那铭旌上不是写得明明白白,泾渭分明吗?”朱大利望着吴班头,一脸质疑之色。
吴班头故意装出愧疚的样子,躬一下身,撒谎道:“老人家,不好意思,我家祖孙三代都靠货郎担子为生,在下自从娘胎里出来,就没有上过一天学,到八九岁时,本村同年龄的儿童,都上私塾了,而我被家父所逼,跟随他走东村、串西村,学着卖货。到十五岁那年,自己另起炉灶,挑起货郎担子,独自一人闯荡江湖,一闯就是十几年时间过去了。”
“这也难怪,阁下虽然生得仪表堂堂,却因家庭种种原因而失学,令人惋惜。普天之下,失学的儿童,数不胜数。老夫想极力拯救他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啦!老夫告诉你的情况,满足你的要求。”朱大利以同情的目光望一眼吴班头,指着丧葬队解释说,“老夫明确告诉你,这些出柩的棺材,并非是皇亲国戚之家的死人,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说句实实在在的话,谁家要是死了这么多人丁,那就摊上大晦气,遭受灭顶之灾了。呶!那是几十口棺材啊!”
“究竟是哪里死了这么多人?请老伯明示。”吴班头明知故问。
“你有所不知,只因朱家庄创建一支人马,引起魏氏阉党恨之入骨,派遣京师左都督田尔耕为帅,率领五万大军兵伐朱家庄。头一阵,以先锋侯兴国率领一万人马,为了抢头功,与中军大队拉开了距离。到朱家庄遭到伏击,一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还搭上四名统领官。悲惨啊!那阵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让人看得心都麻木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