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双方的筹划(1/2)
“这有什么不应该的。”蒋北铭说道,“涛功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济尔哈朗让鳌拜突然抓了涛敏,他怕他哥哥有危险,所以没有反抗。眼镜蛇也是这么说的。”
“这个理由似乎能说得过去。”许朗依旧在自言自语,“可我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太对。”
“你别整天这不对那不对的。”蒋北铭有些不满,“赶紧分析分析,皇太极抓了涛敏以后会怎么样,他们会不会马上进攻明朝。”
“你先别吵。”许朗掰着指头算了一会,“按照情报送出的时间推算,最多再有十天济尔哈朗就会回到盛京。再给皇太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那么最早将在两个月以后皇太极就会扣关,但问题是这次皇太极会从哪破关呢。”
“先别管皇太极从哪破关,先讨论一下兵力对比。”蒋北铭拉了把椅子坐下,“皇太极的兵力可能会在12万,算上独立师齐兵满员,加神机营和快枪队,咱们不过两万,这仗怎么打?”
“两万对十二万,是打不过人家昂。”许朗走到了地图前面默默地看了一会,“调兵,除了关宁铁骑不动,把北京周边的军队全部调到北京来拱卫京师。咱们的两万人还是驻扎榆林堡,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增援各地。”
“北京周边没有多少军队,就算调来了战斗力也不行。”蒋北铭也走到了地图旁,“再说咱们要是把神机营和快枪队拉出去,崇祯是不会同意的。”
许朗挠了挠头:“你说的也是,咱们还是先开个会吧,听听张海他们的意见。”
几个穿越者又聚在了一起,看完了两份情报,张海满脸的不相信:“我怎么觉得这事太过诡异,涛敏和皇太极翻脸?打死我都不信。”
“我也不信。”另外一个穿越者也说道,“北铭、许朗,这会不会是涛敏又耍的什么鬼心眼?”
“情况你们也都了解了。”蒋北铭说道,“至于这件事是不是涛敏的计策我们暂时不考虑,咱们要商量一下,万一皇太极2个月后真的全力攻明的话,咱们应该怎么应对。”
“许朗。”张海问道,“在原先的历史上,皇太极这次入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许朗知道张海这个问题的意思:“皇太极的目的是要来抢东西,东北去年的经济不太好。但是现在我不敢说他的目的会是什么,因为涛敏去了盛京。”
“许朗,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蒋北铭问道,“涛敏不是让济尔哈朗抓到盛京去的吗,难道你觉得他这次还会帮皇太极,他还会有别的想法?”
“我现在也不知道。”许朗有些无奈的回答道,“这件事有点太复杂,我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但是我建议,咱们还是静观其变的为好。立即把独立师调往榆林堡待命,咱们再去找找王承恩和温体仁,希望能集结一些军队,做好迎战准备。”
众人商量了一顿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先按照许朗的建议来。蒋北铭火速通知了葛涛,分头给延长县和榆林湾都送去了这个消息,并且又和许朗一起拜见了王承恩和温体仁。
盛京的王宫里只坐着皇太极、范文程和涛敏三个人。
“先生的计策的确是高。”皇太极听完涛敏关于攻取蒙古、西藏包围明朝的计划之后赞道,“如果能按照先生的计划来,那我大金将会重现当年成吉思汗的伟业。”
“大汗过缪了。”涛敏客气道,“奴才一心为大汗着想。”
“先生真是高人。”范文程问道,“只不过如果我们攻取蒙古和西藏,需要多少兵力?”
“无需太多。”涛敏答道,“两万朝鲜新军,大汗也再派三万精锐,五万人即可。”
“先生辛苦。”皇太极说道,“先请先生去休息,本汗会考虑先生的计划。”
涛敏退出了屋子,皇太极看向了范文程:“范爱卿,你觉得这个计划可靠吗?”
范文程躬身答道:“臣以为这个计划没什么问题,但是派谁去是关键。臣以为不能只让镇国公一个人领兵。”
“这个本汗知晓。”皇太极又问道,“虽然刚才涛敏解释过了为什么要让济尔哈朗押解他回盛京,可本汗总觉得有些蹊跷,难不成高人都是如此?”
“回大汗。”范文程答道,“镇国公兄弟二人的来历臣找人去查过,但是毫无结果。臣有时也一直揣摩不透他们的一些做法,臣以为这件事可以暂时不用管它。仅就事而言,镇国公的这个计划是完美的。”
皇太极静了一会:“那你觉得他刚才说的土改一事如何?”
“土改之事的确利国利民。”范文程叹了一口气,“只是很难。”
“本汗也知道很难。”皇太极颇为犹豫,“咱们大金人丁不旺,又处苦寒之地,所以咱们才要时不时的去攻明,以便能缓解一下粮食和人口问题。可这终归不是根本的办法。”
范文程站起身,对皇太极施了一礼:“臣有一策,请大汗斟酌。”
皇太极笑道:“范爱卿有话请讲。”
“臣前日观商鞅变法之策,感触颇多。臣以为如果现在冒然取消八旗制度,那么这些旗主和贝勒们肯定会不满,恐怕要出乱子。所以臣认为可以采用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奖励耕战之策,但凡对大金有功之人皆可抬旗。”
皇太极没听明白:“咱们现在不也可以抬旗吗?”
“大汗。”范文程回道,“现在的抬旗只是大汗的一种赏赐,随意性很大。臣的意思是定下规矩,杀敌多少、缴纳钱粮到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