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谈心(1/3)
随着《汉武大帝》的热播,国内也再一次的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潮流,而最高兴的当属那些历史学家。
因为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一部好的电视作品,是可以将华夏古代的文明传播给百姓的。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历史专家们担心,王洛会是打着历史的名号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在电视剧里面乱搞。
但是当他们看完了前面的十多集以后,这种担心便彻底的消失了。
虽然电视里面的剧情,有一部分还有待商榷,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部电视剧里,目前所出现的剧情,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有据可查的。
而且还都是能够在史记,或者汉书中查到的。其余的大约有百分之十左右是出现在不同的野史当中的。
野史虽然不具备历史的传承资格,但是却有一定的参考性。有些时候,他们这些历史学家也需要去翻一番这些野史的。
于是乎,在汉武大帝热播的时候,历史学家圈子里也热闹了起来。
这些人辛辛苦苦的研究历史资料是为了什么?除了自己本身的爱好以外,更多的还是想挖掘华夏的历史,将这些历史传播天下,同时,也让自己能够名留青史。
可是搞文艺研究的人,注定是不可能像那些政客那样名留青史的,也不可能像那些娱乐明星那样,有着可怕的出镜率。
出名,谁不想?全国历史学家没有十万也有个七八万,能够出名的也就那么几个。
在正门正路无望之后,这些历史学家们也开始想起了其他的方法。
比如,汉武大帝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部某个省份,作为古代首都最多的城市,这里自然有着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这里,不仅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历史学家前来研究学习。
在一座酒店内。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一名将近六十的花甲老人,两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厅内,静静的看着窗外。
“薄老。我们研究这些古代历史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只是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放在图书馆里,让那些有兴趣的人去看上一眼吗?”中年男子有些不甘心道。
“历史本来就是枯燥无聊的,只有能够沉得下心的人,才能够在这一行走的更远。你从事这一行的时间也不短了,难道还用我来教你?”薄老轻轻的喝了口茶。语气平淡道。
“我选择这一行,是因为我真正的喜欢这一行。而我们这一行里面,没有人不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喜欢这一行。而那些枯燥无聊的文字,只会让更多的人远离这一行。
汉武大帝给了我们这一行一个启示,同样的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让更多的人去接受,难道不好吗?”中年男子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我考虑一下。”薄老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这才开口道。
薄老是一名秦汉时期的历史研究专家。大学时期便是历史专业,毕业以后曾经在某中学教了几年书,后来觉得无聊,然后又考入了文物局,因为当时主要就是在发掘这座城市的一座秦朝古墓,所以薄老也就将注意力放在了秦汉这个时代。
但是总的来说,薄老关注秦朝的力度,要远远的大于汉朝。
这一现状源自于本地的那座大型古墓,秦始皇陵,这位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身上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加之在本地,也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汉朝时期古墓,所以薄老也就将毕生的精力放在了研究秦朝历史上面。
薄老曾经著有两部关于秦朝时期的书籍,只不过因为书籍过于枯燥无聊。所以销量也并不好。
但是对于研究秦汉时期文化的学者们来说,这两部书却是必读书籍。因为这里面浓缩了薄老毕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有很多都是他们所没有涉及到的东西。
中年男子名叫金达,也是一名研究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的学者,只不过在研究学术方面,并没有薄老那么有成就。
金达与薄老都是陕省历史文化研究协会的成员。其中薄老是副会长,金达是一个普通的会员。
不过两人前些年倒是有过一些合作,所以私人关系还算是不错。
目前出土的文物,基本上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没有出土的文物他们也不知道,所以更加没有研究的路子。
这次汉武大帝热播之后,让金达的心里面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在这一行研究了将近二十年了,可现在他也只是顶着一个专家的名字,每年拿着文物局的死工资和省里面的专家补助。
虽然这些钱也足够,但是想要像那些名人那样住豪宅,开豪车,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薄老,也是不可能的。
而薄老好歹还是西部大学历史系的特聘教授,还有个额外的收入,不像金达这样,每个月只能够拿到一万多的死工资。
所以,这一次金达便想与薄老联合起来,两人将研究出来的关于秦朝时期的历史汇总在一起,然后在根据这些事情汇编成一部故事,最后改编成电视剧。
虽然改编成电视剧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只要故事真实,描述的文字又足够精彩的话,最差他们两个也能把这个故事写成样也能够带来一定得名气以及收入。
没有人不想出名,也没有人不想更进一步。
据说央视那边打算搞一个关于历史讲座类的节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