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特蕾莎:天使为爱来人间(15)(1/2)
她是位普通的老人,皱纹爬满脸庞,她慈祥得像所有人的奶奶,更难得的是她一生秉持着一颗慈爱的心。 她一生都在帮助人。她赤着脚,几十年如一日,在生命的尽头,双脚依然裸露在外。戴安娜王妃会见她时,看着她的赤脚,再看看自己,羞愧地说:“啊!我脚上穿了双白色的高跟鞋!”这位如此令人尊崇的人就是修女特蕾莎。
被尊崇的修女特蕾莎
1985年4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在青少年中举行了一场规模很大的问卷调查,调查的题目只有一个:当前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青少年们选出了9位他们最崇拜的人物——其中6位是娱乐界赫赫有名的顶级明星,另外的三位分别为: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还有一位是特蕾莎修女。
1910年,特蕾莎修女出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1950年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为贫困中的最穷苦者服务。1979年,特蕾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被人尊称为“贫民窟的圣人”,世人亲切地称她为“特蕾莎嬷嬷”。
荣誉背后的特蕾莎,只是一个衣着简朴、长相平平的老太太,比起衣着光鲜、浑身光彩炫人的顶级明星,实在有天壤之别,比起教皇或总统,她更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耀人的权势。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妇人,因为怀着仁慈的爱,用一生践行了爱的诺言,把爱洒向人间,同时也赢来了世间无数的尊崇和爱戴。/
1948年,特蕾莎放弃修道院的优越生活,走出修道院的高墙,来到世界上以贫民窟多且脏而闻名、被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走进那些不避风雨的贫民窟,置身于贫困者中间。她在那里开办学校,到患病者的家中去医治他们,并给他们带去温暖。难民从特蕾莎那里获得了粮食,垂死的人在她爱的召唤下重回人间。特蕾莎不是普通的修女,她就像一位天使,因为爱,来到人间。在荒凉悲惨的城市里,她犹如一枝令人尊崇的、高洁的百合,把爱扎根土壤,回报大地。
爱的天使,拯救人间
“我的天职就是爱”,这是特蕾莎修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对她艰难而光荣的一生最准确的回答。她因爱而来,因爱而成长,也因爱而去。特蕾莎的血液里充满着爱,慈祥而温馨。
远赴印度后,特蕾莎每天都与一些外表肮脏的病人来往,但她对每个病人都予以关怀,用手一个一个抚摸他们的身体和手。病人们想到以前遭到父母或兄弟姐妹厌恶的情况,常常感动得流下眼泪。印度有一些麻风病人为避世,经常隐藏起来。为找到这些患者,特蕾莎走遍荒凉无人、肮脏之地。
对于那些找到的不幸患者,特蕾莎安慰他们,为他们注射药剂,包扎伤口。此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以朋友般的鼓励,鼓励他们自立。正如诺贝尔授奖词上所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在她的手中接受了不含屈尊恩赐意味的同情,接受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在那座布满阴霾的、没有一丝生机的城市里,特蕾莎曾无数次地握住在街头将要死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的一丝温暖,让他们微笑着离开残酷而又冷漠的世界。她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战争爆发后,特蕾莎又出现在悲凉的战场之上,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细心地为每个难民从溃烂的伤口中拣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特蕾莎的功绩与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相比毫不逊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女人,一位修道院的修女,但是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她是凡人,却演绎了超凡的爱,并用这种超凡的爱感动了整个世界。
谦逊地回避自己的爱
“事实上,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项奖金。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当特蕾莎修女用爱感动全世界时,她却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回避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曾经有一个仰慕特蕾莎修女的西班牙青年,经过长途航行来到印度,几经波折后,他看到了这位令全世界崇敬的老人。她仅仅是一个瘦小的老太婆,正在手把手地教几个小修女晾晒衣服,她把绳子拉长、绷直、固定,再把衣服一件一件晾上去。她对小修女们说:“如果不把绳子固定在一个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高度,房屋的阴影就会妨碍衣服晒干”。
青年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原来修女所说的工作竟然就是晾衣服。事后,这个青年对他的朋友说:“真是令人惊异,一个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一个圣人,居然在晾衣服。”
可以想象,惊异之后,人们的内心深处必然会升起一种对特蕾莎修女的敬畏,沉默认真地做小事情的伟人,一定能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特蕾莎的爱是在细微中放大的光荣,是平平常常普通的事,就像她谦卑地声称自己没有任何伟大之处一样。
不可否认,这种让人为之震撼的力量来自一种人格魅力,而谦卑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